面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梧州儿女挺身而出,留下一段段热血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半岛。清川江、长津湖、汉城、砥平里、上甘岭、金城……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这些最可爱的人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在白雪黑土之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唱响了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

作为广西红色革命摇篮的梧州,向来不乏斗争精神。面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梧州儿女挺身而出,踊跃报名,或英勇参战,或医疗救治,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战争当中,共同谱写了捍卫正义与和平的篇章。

时光飞逝,硝烟远去,70年弹指一挥间。然而,那70年前用血肉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矗立在中华大地上,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行!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如今,我们再次回顾这段战火纷飞、气壮山河的岁月,感受前辈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血性,就是要为了牢记初心使命,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激励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年10月25日,《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共同推出的《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专题,这是部分版面 。(点击可查看大图)

今天,我们来听听志愿军黎长海和雷伟英的故事。

在“三八线”上,志愿军机枪手黎长海和战友们坚守阵地,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我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

“这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1951年政协全国委员会授予的,这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1953年赴朝慰问团赠予的,这份是我当志愿军时交党费的党费证……”10月19日,95岁的黎长海小心翼翼地从抽屉中取出这些纪念章、证件,一件一件展示在记者面前。

黎长海 (张超浩 摄)

黎长海至今珍藏着与抗美援朝有关的纪念品。(张超浩 摄)

布防山头上

黎长海是苍梧县狮寨镇大昌村人。1949年,年仅24岁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黎长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成为了一名机枪手。当年3月,第15军入朝作战,黎长海也跟随部队唱着战歌跨过了鸭绿江。

进入朝鲜以后,黎长海所在部队快速南下,进入“三八线”附近的一处山头布防,而山头的对面就是敌军阵地。黎长海说,当时正值严寒,但部队进入阵地后一刻也不敢耽误,一边挖坑道工事,一边抵御敌军进攻,让敌军一次次无功而返。

“敌人的装备精良,飞机、坦克、大炮,各种枪械弹药什么都有,我们只有简单的装备,我掌握的机枪算是班上较好的武器了。那个时候,敌人的飞机天天过来轰炸,我们只能藏在坑道里。炸弹炮弹落下来时发出巨大响声,耳朵都被震得‘嗡嗡’响。白天除了观察哨外,我们不敢出坑道,到了晚上才出来,进入战壕。敌人的火力所及之处,寸草不生,整个山头都是光秃秃的。”黎长海回忆说:“虽然我们的装备不及敌人,但是我们从不害怕,斗志也坚定。所以即使只是隔着一座山,敌人也不敢轻易来犯。”

黎长海说:“有一年除夕夜,正下着雪,哨兵发现近三十名敌人身披白色伪装物在山脚下慢慢向我方阵地靠近。得到敌情信息后,我们立即进入战斗准备,看准时机就一起往下扔手榴弹,把敌人炸死炸伤,最后他们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我们去清理战场时,发现敌人的排长已被我们炸死。”

坚守坑道里

战场之上,伤亡难免,黎长海也曾受伤。“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我左脚膝盖处擦过,我鲜血直流,疼痛难忍。”黎长海说,“我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才去接受治疗。”

在坚守阵地的期间,黎长海和战友们要时刻谨防敌人进攻,作战的空隙里,困了他们只能倚在地上眯一下。黎长海说,他们还面临着饮食问题。由于战场环境艰苦和敌军火力阻隔,后勤部队很难将军需物资快速送达,坑道里的战士们只能吃炒面和鸡蛋粉,一个多月都没吃过一口米饭。

“当时,饮用水供应也很困难。水是我们拼着命到附近水源去取回来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去取一次,但每次只能带回十斤多的水。这些水只够做饭用,因此大家很多时候连水都喝不上,渴了也只能忍着。取水时,我们要在晚上结伴而去。因为敌人的阵地就在我们的阵地对面,而且位置高于我们的阵地,白天出去取水的话,很容易被发现。”黎长海说:“为了节省用水,大家一个多月不洗漱、不洗澡、不换衣服,就窝在阵地里坚守。”

1954年,黎长海随部队离朝归国,并在1956年3月复员回乡。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雷伟英亲眼目睹战友牺牲,他也曾因伤倒在硝烟弥漫的前线

“密密麻麻的敌机在空中盘旋”

“同志,你吃饭了吗?同志,你家在哪里?这两句朝鲜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怎么讲。”10月19日,在岑溪市甘冲社区的一栋老房子,94岁的雷伟英牙齿几乎已经掉光,但对那段刻骨铭心的抗美援朝经历却记忆犹新。高个子的他身穿一套65式军装,胸前仍郑重地佩戴着抗美援朝纪念章。

雷伟英佩戴着抗美援朝纪念章,向记者讲述入朝作战的经历。(冼振宇 摄)

运粮到前线

1950年年底,在大西南地区参与剿匪时,雷伟英所在部队接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命令,全军立即开展挖战壕、修筑工事、包围追击等军事训练。次年,该部队乘火车到达鸭绿江边,再步行过境进入朝鲜。雷伟英说,部队一直走了18天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炮声、飞机轰鸣声由远及近,由小变大。但是,枪炮声越响,战士们的斗志越昂扬。

部队途经丹东火车站,接到任务要从车站运送军粮到前线。雷伟英和炊事班班长等人一起背着军粮前行,在途中遇上空袭,一个汽油桶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引爆,炊事班班长不幸被烧成重伤,壮烈牺牲。

部队运送的军粮不仅供应军需,其中一部分还要救济战区里的朝鲜群众,“朝鲜的老百姓为了感谢我们,拿出他们家最好的食物——饭焦汤来招待战士们。”雷伟英说。

在“三八线”上,雷伟英所在部队与敌军隔河对峙拉锯,对面山上就是敌方阵地,白天可以看到敌方的大炮、坦克林立。雷伟英说:“我们不能选在清早过河,因为天慢慢变亮,河面的动静,敌人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为此,雷伟英所在部队选择在晚饭后、天色渐暗的时候紧急渡河攻击。但行动不久还是被敌军发现,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枪炮声响彻两岸。雷伟英被敌方的炮弹击中右耳廓,鲜血沿着胳膊直往下流,他当场昏倒在阵地上,战友连忙把他送到临时救护点。

临时救护点条件简陋,但当时已收治了200多名伤员,雷伟英和其他伤员被转送回国救治。约九个月后,他在哈尔滨的医院治愈出院,又与20多名同时出院的战友一起经沈阳重返朝鲜战场。

激战西方山

到达谷山里后,雷伟英见到了从前线回来的连长和指导员。连长告诉他,此前部队里的大部分战友都已经牺牲。雷伟英被编入新的部队,在谷山里集训约两个月后,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中西方山和无名高地的战斗。

当时,雷伟英所在的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负责驻守上甘岭西方山一侧阵地,西方山再往上就是无名高地。部队在西方山与敌军连续作战了好几天,班里要派人掩护其他几名战士埋设地雷。班长自告奋勇申请执行任务,却不幸被敌人开枪击中。随后,雷伟英和另一位战士借助战壕地形掩护,用担架把中弹的班长抬回来,但班长已光荣牺牲了。

不久,部队从西方山转移到附近的无名高地。一天,团里下达命令,要抽调战士到后勤连支援前线部队,负责把木柴制成炊事燃料,雷伟英就成为了被抽调的其中一名战士。“在防空洞里烧炭的时候,我从洞口就能看见密密麻麻的敌机在空中盘旋,有时候一个炸弹落在洞口附近,炸得大家满脸满嘴都是泥。”但冒着炮火与轰炸,雷伟英仍然出色地完成了烧柴制炭支援前线作战的任务。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东莹

视频:张少科

来源:梧州日报社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