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高殿甲:曾6次扑向着火列车 用生命守护运输线

参考消息网10月26日报道(文/孟含琪)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通化市东昌区政协文史专员杨芳一直在整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通化铁路方面的历史材料。当她详细阅读了通化铁路分局通化工务段主任高殿甲老人的材料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久久不能散去: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名年轻的铁路工人在炮火中用生命保护钢铁运输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刚爆发,高殿甲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年10月,他与战友们跨过鸭绿江,到达炮火连天的前线。他被分配到价川火车站,带领一支由114名铁路工人组成的抢修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线路、抢救列车。

价川火车站是前方和后方连接的重要咽喉,也是敌军的重点轰炸目标。

杨芳在采访和整理大量资料后,还原了当时的部分情景:成群结队的敌机每天对这里轮番轰炸,价川周围的山上时常冒着被炸后未熄的火苗,河水里漂浮着树木,村镇里没有一幢完整的房舍。这里就是高殿甲战斗的地方。

车站里原有的13股铁路线仅剩一股勉强维持通车。对抢修队来说,必须尽快修复几股铁路线满足军运需要。抢修队员沿着被敌机炸坏的线路收集尚能使用的材料,一个道钉、一块路基石都不放过。在离火车站7公里的矿山专用线,他们还从地里抠出了300多根钢轨和3000多根枕木。无法用车运,他们就人抬肩扛地将材料运回车站。有了钢轨和枕木,高殿甲又带领战友建起一座小高炉,战友们管它叫“战地铁匠铺”。道钉等配件,伴随着炮火声被锻造出来。

运送钢轨和枕木时,有的战友们肩膀硌肿了,手磨起了血泡,膝盖磕破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争分夺秒地修复线路。在很短的时间内,7股铁路线修复通车了。更多的军用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前线战士们手中。

杨芳说,战争时期,危险时刻伴随着他们。1951年2月,在敌机轰炸中,一辆装满汽油的列车被引燃,高殿甲忍受着烈焰的炙烤,钻进列车间,关上折角塞门,掐断风管,摘开车钩,向战友们高喊:“同志们,使劲推车!”

在大家的努力下,7辆装满汽油的车厢被抢救出来,高殿甲的脸上烧出了血泡,甚至感染化脓,肿得眼睛都睁不开,可他没有耽误工作。

在朝鲜战场,高殿甲曾经6次扑向被敌机轰炸着火的列车,用生命保卫着前线急需的物资。

他还排除过10多枚定时炸弹。1951年1月,高殿甲带着队员们检查线路时,发现在价川火车站内一道和二道邻近的道岔中间竖着一枚定时炸弹。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军方决定用炸药引爆的方法排除。但高殿甲等人认为,炸药引爆将导致线路被毁,中断行车。于是他和5名队员拿着锹,拎着镐,直奔炸弹而去。

他们换班挖土,每个人都想尽力多挖一会,把危险多留给自己。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枚砸进坚硬冻土、半人多高的定时炸弹被挖出来了。高殿甲命令战友们全部离开,他一个人用长绳子把定时炸弹捆绑好,然后才让战友们靠近,与他一同将炸弹拖到远处,解除险情。

还有一次,一枚定时炸弹带着白色降落伞挂在清川江大桥的栏杆上。高殿甲向一位朝鲜老大娘借了把菜刀,独自冲上去砍绳子。把绳子砍断后,他与另外两名同志一起把炸弹拖到离大桥200米远的地方。离开炸弹10多分钟后,身后的炸弹爆炸了。走过生死一线的3个人久久地抱在一起。

1954年3月,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高殿甲回到祖国,继续奋战在铁路一线。1993年9月,“铁道卫士”高殿甲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路。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后铁道部颁发的红星奖章、中国人民铁路抗美援朝委员会颁发的奖章、朝鲜政府颁发的军功奖章……

资料图片:“铁道卫士”高殿甲退休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