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物超标百倍到清水复流 山西汾河治理做对了什么

汾河,山西第一大河流、母亲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历史上,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汾河,滋养了三晋大地。大量诗歌描写让水丰景美的汾河成为特定的地域文化符号。唐代著名诗人姚合的《送邢郎中赴太原》描述“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诗仙李白面对滚滚汾河乡情顿起,发出“思归若汾,无日不悠悠”的感叹。

但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和排放、农田大量灌溉,汾河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恶化,变成了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河流。在汾河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有的国考断面主要污染物曾超标高达数百倍。

前不久启动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0宣传活动,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守护黄河流域绿水青山”为主题。9月21日至25日,宣传活动采访团从汾河源头,沿河向南走到入黄口,实地探访山西如何破解黄河中游地区缺水少绿、生态脆弱、污染严重的现实难题。

汾河养育着近6成三晋儿女

承载省内四成工农业用水

人类的自然崇拜和敬仰赋予了河流更多社会意义,对于三晋儿女而言,“母亲河”的称谓足以显示汾河在山西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浩浩汤汤,流经千里,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省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和运城6市45县,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最终汇入黄河的怀抱。

(下图将手机横过来看效果更佳)

汾河流经的6个地市中,运城、临汾都是山西的人口集中地,2019年两市人口分别达到537万、450万。同时,省会太原是经济重心城市,其第二产业产值1518.64亿元也是全省最高。

总体看来,汾河流经的六个地市总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6.5%,GDP约占全省64.7%。可以说,汾河流经山西主要经济腹地,哺育了一半以上的三晋儿女,承载重要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据资料显示,到20世纪末,汾河流域内有耕地面积129.6万公顷(1944.7万亩),占山西省总耕地面积的30%,全流域农业产值为全省的40%。

从2018年山西省流域供水量和用水量可以看出,农田灌溉和城镇工业是用水量最大的两个需求,而汾河则贡献了全省近40%的农田灌溉用水和41%的城镇工业用水。

过度排放和利用都会造成河流水量下降、流域水环境脆弱,甚至导致河流失去自净能力。

工农业用水、生活污水

共同构成汾河的污染源

在山西省经济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的前些年,以工业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十分迅速,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1949年2.17亿元,1985年增加到189.81亿元,2010年又扩大20倍不止。

上世纪末,山西省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炭化工和交通运输业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农业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在1996年《山西省今后十五年的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提高原煤产量和发电量,扩大晋煤输出规模,将山西打造为成为商品煤、电生产基地。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及数以千计的小铁厂、小电石厂、小炼焦厂等遍布乡村,水资源利用一度受到影响,水体质量曾严重污染。

从下图山西省的污水排放数据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山西省工业污水以及第二产业污水排放量居多(由于统计口径不同,2011年及之后山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公报不再发布工业污水排放量,改而发布第二产业污水排放量),汾河的纳污量常年保持在40%以上。

而工业污水是造成河流(地表水)、岩溶泉水及城市附近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但从2013年开始,生活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又超过了第二产业污水排放量。

按汾河的河流特征,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太原兰村以上为上游,兰村至洪洞石滩为中游,中游断面以下至万荣县庙前村入黄河口为下游。那么通过不同阶段的断面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内,污染段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

当时,汾河流经太原、临汾等大中城市和古交、介休、霍州等工矿城市时,由于城镇生活及工矿企业大量将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严重污染了汾河地表水系,使得汾河水质各项控制指标严重超标,汾河成了污水排放的下水道,再加上汾河长期断流,使河流失去了自净功能,沿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据山西卫视2008年新闻报道资料显示,通过对汾河太原段小店桥断面水质监测发现,每年太原市的城市污水和工矿业废水从这里流经的就达2亿吨,这些污水和废水导致汾河中下游河段的干流河道水质绝大部分为劣Ⅴ类。

综合看来,近些年来来汾河上游水质相对稳定,且逐步变好,对汾河整体水质影响较小,静乐站水质从2006年Ⅳ类变为2018年Ⅱ类,寨上站的水质也从劣Ⅴ变为Ⅳ类。

但在汾河中下游水质污染中,有机物污染比较严重,其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染比重加大,这说明生活污水影响在增加;同时相比其他指标,氨氮污染占比也在增加。

除了受自然条件、水库截流等因素影响,河道自然径流量较小,使水体失去稀释和自净能力外,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

汾河治理

截污纳管是关键

汾河水质变化就像一个晴雨表,忠实地记录着所经之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让汾河复清就需对症下药。

消除汾河污染,污水截污纳管处理尤为关键。资料显示,自2017年以来,山西累计实施汾河流域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257项、市县级水污染治理工程984项,投资总额约178.5亿元。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34座,其中黄河流域就有86座,总设计规模441.6万立方米/日。2019年,全省污水排放量 11.8亿立方米,污水处理量11.3亿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48%。

在过去,由于技术限制导致调查难度较大,2019年,山西省利用专项资金2亿多元建成71座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在汾河沿线布置了视频探头,可以迅速锁定排污源。

据媒体资料显示,过去企业常利用降雨天趁机偷排污染物,在监测站建成后不久的一个雨天,文峪河南姚出境断面自动监测站氨氮浓度超地表水五类标准16.7倍。经过调查后台监测,前后只用两小时就查到正在排放的污染源企业。最终,3名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企业被罚款100万元。

除了水质监测站,生活污水和城镇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也需要突破。为解决向河道直排污水的问题,2019年山西省完成汾河流域2039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对汾河流域保留的1124个入河排污口按月组织监测。“该堵的堵、该封的封、该治的治。”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许德茂曾对媒体这样说。

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建制镇和农村地区并行。截至目前山西省共494个建制镇(黄河流域349个),而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建制镇有136个(黄河流域98个)。农村地区已有2097个村庄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占到行政村总数的7.5%。

从头痛医头到全身把脉

流域内生态整体修复保水清

头疼医头,脚痛看脚,这是山西省以前治理汾河的主要方法。但进入新阶段,山西省对汾河流域治理有了更全面的思路,治水不仅仅只停留在水文治理层面,更要从对整个流域生态进行全身把脉,恢复汾河水丰景美面貌。

在汾河生态补水方面,印发了《汾河干流生态补水及开源节流工作方案》,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和川引水、禹门口提水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通过补水、节水、管理、工程、监督考核等措施,逐步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从2017年至今,累计调引黄河1146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沿河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汾河的治理力度空前加大,山西省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纳入“十三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加以推进。

2015年,《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出台。2016年4月,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这让山西成为国内首个全流域生态修复的省份。

2017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首次上升到了法律保护的层面。2019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组织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水环境问题。

在政策推动下,一批让“山青、水绿、河美”的治理项目出现。

为了保护汾河上游这一重要水源地,宁武县从1988年开始,前后共27年时间,完成汾河源头生态保护暨汾源生态园的建设,通过植树保水、修筑河道等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113平方公里,年均减少输沙1465万吨,减少率达40.6%。

太原市内全长125公里的汾河三期工程让汾河水面面积增加了360万平方米,让城市防洪、蓄水美化、游船通行成为可能,并且成为2019年全国“二青会”水上运动比赛场地。

太原西山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废弃矿山,通过矿山环境修复、垃圾场治理、河道治理、荒山绿化等措施,目前已经成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重要一环。

从局部治理到全流域生态恢复,为了消除汾河水体污染,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施行,以达到“2020年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劣Ⅴ类断面”的目标。

从近几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月度地表水质量数据看,劣Ⅴ类占比不断减少,断面水质为Ⅱ~Ⅲ类标准的占比提高。据媒体报道,从今年6月国家初步监测结果看,山西沿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累月及单月水质均创历年同期最优。

“千里汾河清水复流”,时至当下已不是一句口号,透过简单、直观的数据,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汾河流域的治汾成效,看出的是山西打赢汾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力度与决心。

资料参考:

1[1]梁新阳.山西汾河30年水质状况浅析[R].中国知网,2009.64-66

2[2]吕安、邱文、盛若、董轶茹.汾河水质状况研究[A].中国知网,2012(10):97-98

3[1]山西卫视:再造秀美汾河(2008年7月15日、7月16日)

http://slt.shanxi.gov.cn/sldt/tbtj_358/201601/t20160104_4357.html

4[2]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5[3]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华环保世纪行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6[4]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住建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7[5]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不负重托 践行使命 持之以恒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这篇大文章》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新京报记者王姝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媒体设计:许骁

动效设计:李亚珍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