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中来到大山中去 他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我从大山中来,现在又到大山中去。”说起援彝的感受,黄鹏用一句话概括。
两年前,黄鹏告别父母妻儿,从交警四分局来到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青杠村,担任“四治专员”。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当地村民大力发展蚕桑、生猪养殖,如今,全村一年销售蚕茧6000公斤左右、生猪200余头,青杠村实现了脱贫目标,村民们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本身就是山里娃,能为山区脱贫致富做些贡献,内心觉得十分骄傲。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青杠村会一定变得越来越好!”
他从大山里走出来
又回到大山投身脱贫攻坚
40多年前,黄鹏出生在阿坝州马尔康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凭借山里人特有的忠厚踏实和坚强毅力,黄鹏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交通警察,先后在勤务一线、法制岗组轮岗锻炼,工作表现优秀。
2018年6月,黄鹏听说分局要从民警中选择到凉山州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综合帮扶的人选,便主动提出了申请,理由简单直接——“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当时,王鹏的妻子还在阿坝州工作,女儿也刚刚上小学三年级,尽管如此,家人还是全力支持,让他放心干,不要有后顾之忧。
图片
黄鹏的帮扶工作点位于甘洛县田坝镇青杠村,职务是禁毒、防艾、治贫、治愚“四治专员”。“虽然有所耳闻,但初到青杠村时,简陋的条件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当时,他们住宿的地方连放置洗脸帕的地方都没有,寝室唯一的家具是刚买的一架单人床,在这里睡觉还要与各种各样的昆虫相伴……“虽然有困难,但每次看到当地村民期盼的眼神时,我就觉得不能退缩,一定要勇往直前,为他们做点实事!”黄鹏说。
发展桑蚕生猪养殖
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青杠村位于甘洛县西北部,是典型的二半山区行政村,农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黄鹏发现当地的气候、土壤、饲料供应等非常适合发展蚕桑、生猪养殖,于是考虑建立合作社,为村民拓宽销路、增加收入。但事情并不顺利,当他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时,很多村民却不愿加入:“卖不出去咋办?价格卖低了怎么办?”
图片
困难面前,黄鹏没有退缩,他每天行走在湿滑陡峭的田间地头,和村民们席地而坐,吃冷馍,啃玉米棒,耐心向他们宣传惠农政策,凭借一颗热心,他逐渐得到群众的信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底,蚕桑养殖家庭农场建立起来;2019年,生猪养殖合作社建立起来。
如今,蚕桑养殖家庭农场一年销售蚕茧六千公斤左右,生猪养殖合作社销售生猪200余头,平均一头毛猪(活猪)6000元左右。“平均算下来,每户村民每年纯收入至少增收几千元,总体收入比以往明显提高!”黄鹏说。
开展以购代捐活动
让扶贫攻坚更有人情味
去年,甘洛县遭受了特大洪灾,部分村民的农产品滞销。眼看着村民急得掉眼泪,黄鹏立即向交警四分局进行汇报,开展了以购代捐活动,截至2019年底一共为青杠村销售核桃2.8吨、板栗1吨、生猪20余头。
销售农产品时,黄鹏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早晨上山将这些农产品装车、中午为贫困户计数、夜间连夜就要将这些农产品运往成都市场……为了节约相关费用,他吃睡经常都在车上搞定。
图片
如今,在黄鹏的帮助下,青杠村共完成了90余户人家的新房建设,还新修了人畜饮水工程,发展了核桃、凤凰李等经济作物……如今的青杠村已经实现脱贫目标。“今年,在村两委及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开始了乡村振兴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青杠村将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黄鹏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