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调解到主动研究 小街道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大格局

图片
“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成立(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宁波10月27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赵美鋆)“要去解剖东柳这只‘麻雀’,除了五脏以外,它还有哪些‘病菌’,还有哪些影响健康肌理的不确定因素”。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71岁的人民调解员潘明杰10月14日在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
当天,浙江省首个街道社会治理研究院“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在东柳街道成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潘”的潘明杰认为,“解剖麻雀”是对研究院成立初衷的最形象的概括。老潘也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监事。老潘身份不断转变的过程,正是东柳街道构建漏斗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大格局的过程。
“社会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这些矛盾有没有共性的地方,如果有,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制度上、机制上去解决它。那么这些制度、机制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研究院理事长赵庆远说,“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治理领域专业人士组成。专业人员将依据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例,研究其中的共性、总结经验,为基层治理提供专业见解和标准化的流程。
“有些事确实可以提前做,”潘明杰非常认同赵庆远的说法,他认为社会治理工作必须要加入“治未病”的一环,“但是要研究出一些可操作性的东西,一定要务实,要接地气。” 潘明杰接着说,“要找出不稳定因素,比如说有多少因病致贫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我们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怎么样定期上门?”
图片
工作中的老潘(左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鄞州区东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永波认为,“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东柳街道以“老潘工作室”为代表的基层调解模式的深化,漏斗型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格局更加完善。 朱永波解释说,“漏斗”的上方代表着数量最多的社区矛调工作站,下方的细小处代表街道警调中心,中间的部分代表街道矛调工作站。“我们努力让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基层,虽然老潘的警调中心负责兜底,但是我们希望给他减轻一些压力。”
实际上,在“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成立之前,东柳街道的社会治理工作就可圈可点,矛盾纠纷的创新“解法”层出不穷。
比如做实源头防护,强化一线化解。“我们在11个社区设立了调解工作室,今年6月还在宁波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了是分站点。” 鄞州区东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永波说,他们整合社区民警、联社干部、人民调解员、专职网格员、法律顾问、乡贤、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常驻或随驻调解工作室,及时为居民提供矛盾调解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此外,街道还通过日常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防治等,最大限度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矛盾、小纠纷发现解决在萌芽。今年以来,辖区完成各类数据采集更新逾18万条,完成走访数超过21万次,处置事件3372件,事件处置率为100%,其中网格员自行解决的一、二级事件2042件,网格化解处置比例达60.6%。
针对标的数额较大、涉及人数较多、跨地区跨部门等疑难复杂案件,移交潘明杰团队介入调解,确保辖区所有矛盾问题都能在中心实现“兜底化解”。
老潘退休前是宁波一家物业公司的经理,退休后,他被聘为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区公安分局东柳派出所的专职调解员。2013年,东柳街道“老潘联调工作室”成立,这是当时宁波第一家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据统计,“老潘工作室”的矛盾纠纷调处总量占到纠纷类警情的50%左右,年均300余起疑难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100%,无投诉,零反弹。2018年5月,“老潘联调工作室”又升级为“老潘警调中心”,设置了多种规格的调解室,能满足群体性事件、邻里纠纷等不同类型事件的调解需要。
老潘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省级特级人民调解员,中心获得了司法部授予的“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和宁波市首批“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荣誉称号,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在矛盾纠纷调处的实践中,东柳街道又创新建立综合领域、专业领域和社会组织三大平台,分类解决社区上报的矛盾问题。“比如专业性的调解队伍,我们吸收了辖区的一些在物居业、医患关系等领域有着专业背景的调解员13名,现在已经建立一个调解库了,” 鄞州区东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永波说,很多涉及专业领域的纠纷,往往综合领域的调解队伍是解决不了的,“这些专业人士会给出专业意见,居民也更信服。”
老潘回答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无论形式上、做法上如何创新,最终矛盾纠纷的化解还是靠人,靠人民调解员。老潘说,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一定是专业、敬业和有情怀的。
“调解必须要专业,比如原来民间借贷法律保护的利率是24%以内,今年8月20日后最高人民法院做了调整,变成了15.4%。如果我们继续以24%这样的利率跟我们的当事人讲,他一定认为你是在忽悠他。”老潘说,一些常用的知识必须要熟练掌握。
说到敬业和情怀,老潘曾坚持不懈用500天成功化解一件涉及21家商户的拆迁纠纷案件;他也曾让自己年迈的妻子,精心照料一个被欺骗的外地女孩,直到最终化解女孩内心的仇恨……“我们老百姓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应该(考虑)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政府不应该是社会治理的唯一承重墙。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71岁的老潘还带出了很多徒弟,传授他们调解秘诀,如今一个个“小潘”正活跃在矛盾纠纷调处的各个队伍中。老潘经常跟“小潘”们说,“人民调解员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平安的使命,只要你付出了真诚,我觉得这个社会上不存在化解不了的矛盾。”
让老潘欣慰的是,东柳街道“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除了作为理论研究基地,未来还将成为培养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基地,相信会有更多的“小潘”从这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