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之花竞相绽放——常德市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纪实

让民生之花竞相绽放

——常德市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纪实

(见湖南日报10月27日第10版)

李寒露 莫 婷 金 伟 刘泉锋 李帛霖

行走于穿紫河畔,微风轻拂,芦苇摇曳,市民悠闲散步,一派从容。穿梭在大小河街,灯光炫丽,店铺林立,商户殷勤叫卖,人气火爆。时和景丽,物阜民丰。常德这座千年古城,百姓生活悠然惬意。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近年来,在努力践行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历程中,常德市聚焦聚力产业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始终把群众关切放在首位,在社会救助、社会治理、养老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努力让600多万常德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月中旬,在常德市民政系统开展集中调研活动期间,常德市民政局负责人龚美爱来到津市市暖夕居家养老社区,与老人们亲切交谈。)

保障基本民生 实现精准公平高效救助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社会救助更是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支持,给了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谢谢你们的大爱与关怀。”今年6月,常德市慈善总会、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实施“向日葵——常德市白血病儿童慈善援助”公益项目,向社会筹集100万余元善款援助全市白血病儿童家庭,实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

(1月14日,石门县民政局开展寒冬送温暖主题活动。 向延波 摄)

多年来,常德市坚持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放在第一位,统筹发展各类救助资源、抓好各类保障提标和扩面,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常德市秉承“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理念,建立了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滞留本地的外来人员遇困的救助机制,来站救助、临时救助、街面劝阻、送返回乡等各种流浪乞讨救助行为9000余次。

为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常德市出台了《关于提高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通知》,从2020年1月1日起,提高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今年以来,该市已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8391万元,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0585.13万元、残疾人“两补”资金 8780万元,为116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360多万元。

今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全面铺开。常德这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渔民的安置成为了当务之急。落实部门职责、开展摸底排查、精准规范救助,常德市着力解决退捕渔民基本生活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常德退捕渔民共纳入城乡低保314人、城乡特困人员14人,实施临时救助3414人,共发放禁捕退捕渔民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约500万元。

聚焦基层改革 实现社会治理两个“全覆盖”

为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今年来,常德市紧扣“智慧化建设为民服务”核心主题,聚焦基层改革创新,不断精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着力推动传统民政向智慧民政转变,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网上民政业务两项社会治理工作全覆盖,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10月21日举办的常德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李寒露 摄)

“原来办理低保业务,需由多家部门完成11项身份信息比对,3个月才能发放补助资金。现在只需带上身份证、填写一张申请表,6天内可办结所有流程,当月即可享受补助。”津市市金鱼岭街道大关山村,是常德市“一门式”办理工作先行先试单位。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传炎告诉笔者,基层公共服务社区“一门式”办理的全覆盖,让村民不出村就办好了事,村民满意度越来越高。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目前,常德市已将特困人员认定、救助供养金给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7项民政业务下沉到乡村“一门式”受理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仅网上就办理民政业务事项669件。

(桃花源镇汤家山村重阳节擂茶敬老活动中,志愿者为老人们戴上红色围巾。 李寒露 摄)

为畅通数据共融共享渠道,常德市民政部门开发了“常德民政”微信公众号、民政民生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民政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等五大子平台和19个分系统,实时共享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养老服务、殡葬事务等各类数据,民政业务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此外,常德市始终把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利用民政信息化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转变百姓思想观念。今年清明期间,“常德民政”微信公众号上新开通的“网上祭扫”人数达到了近千人,“委托祭扫”接单300多人次。

夯实基础服务 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

深秋时节,天气微寒,但在临澧县新安镇上坪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却是一派热闹温馨的景象:娱乐室里,下棋、打牌、唱歌,场面热闹非凡;健身活动室里,跳健身舞、打乒乓球,阵阵欢笑声时而飘出窗外;阅读室里,三五成群的老人静静围坐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览书籍。

(9月15日下午,临澧县新安镇上坪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此开展棋牌休闲活动。 莫 婷 摄)

今年73岁的杨昌元是上坪村15组村民。2018年,在常德市、县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坪村建立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自此,杨昌元就成了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一旦空闲,就来这里看书。“农村不比城市,娱乐方式少。养老服务中心办起来了,我们村的老人个个都十分开心,没事就来这里看书、下棋,比以前的生活有趣多了!”

数据显示,常德市是我省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率最高的地级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39.7万人,老龄化率23.12%,超全国近6个百分点,对养老服务有着刚性需求。

近年来,常德市以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地区为契机,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5个指导性文件,为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该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保障,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每年用于养老服务业扶持补贴资金近7000万元,每个县(市)区已建成1家公办福利院和1家以上民办养老机构,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农村敬老院或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武陵区福寿颐康园一景。 李寒露 摄)

“目前,常德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927个。其中,养老机构243家、养老床位27165张,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2684个、养老床位17835张。”常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常德已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未来,该市将结合农村敬老院三年提质改造计划,加大对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物业+养老”“家政+养老”“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使社区(村)居家服务设施达到100%覆盖。

(10月25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镇汤家山村举行重阳节擂茶敬老活动。当天,400多名老人欢聚在该村幸福屋场。 李寒露 摄)

对标精准扶贫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政工作事关基本民生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

今年8月,常德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启动2020年“精准扶贫·点燃希望”民政助学活动,为2000多名贫困学生累计发放助学金1000万元。

“‘精准扶贫·点燃希望’民政助学活动从2003年开始,累计发放助学金1.2亿元,资助学生3万余人次。”常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龚美爱告诉笔者,近年来,常德市民政部门聚焦民生兜底保障重点领域,通过组织开展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产业等扶贫活动,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桃源县民政局负责人祁怀鑫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共谋脱贫致富。)

“万家社会组织进千村帮万户”活动,结对帮扶贫困学生411人,帮扶资金81.3万元;“生命之光”大病救助项目,帮助44名贫困家庭患者共获救助金11.78万元;“扶贫日募捐”活动,为20名贫困户发放扶贫款22万元 ……一个个扶贫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常德市民政系统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更好推动民政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诠释。

为守住“兜准、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常德市连续两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予以资金支持老年服务、青少年儿童服务、社区建设与治理等民生创新创业项目“开花结果”。

(鼎城区民政局等部门开展敬老慰问活动)

此外,常德市紧紧围绕城乡低保等民生重点,多次组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调研走访,认真梳理出两项制度政策衔接不到位、对象认定不够精准、救助水平不高等六大民政工作“堵点”“盲点”,确保民生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德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扣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民生问题不松手,用心用情用力抓细抓实各项民生工作,真正让民生之花在这个洞庭湖畔的鱼米之乡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