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2天新增164例无症状感染者,秋冬疫情第二波开始了吗?

划重点

入秋以来,中国在短短两周内第二次出现聚集性疫情。

两天内,新疆喀什共新增164例核酸阳性病例,全部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不愧为一百年来人类最为强大的敌人,它的狡猾之处在于,它总能找到缝隙,逃过严密的防控体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给人迎头痛击。

10月24日,新疆喀什检出了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可能发生在任何城市的无症状感染者。

10月25日,风云突变,在对这位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共422人的核酸检测中发现,有137名呈核酸阳性,而且,他们全部是无症状感染者。

10月26日,138位无症状感染者所在的喀什地区疏附县完成了24.52万人的全民核酸检测,新增了26例无症状感染者(另有5个混检瓶正在复检中),其余都是阴性结果。

来源:视觉中国

为什么164例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疫情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目前检出的164例全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首例被发现的感染者是一个17岁在工厂上班的女孩,生活轨迹简单,多数时候在家和她所工作的制衣厂两点一线间往返,偶尔逛商场,去过父母工作的本地工厂,无外地旅游史,无发热人员接触史。

她是在一次“应检尽检”中被发现的,卫健委6月公布了需要“应检尽检”的8类重点人群: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按照这个界定,工厂员工似乎并不在例行的核酸检测之列。但是新疆地区在经历了8月份超过500例确诊病例的疫情之后,“应检尽检”的范围显然扩大了不少。所以,这位在工厂工作的17岁女孩也被纳入了“应尽应检”的范围。

正是因为一次扩大范围的“应检尽检”,才在疫情处于早期时,就发现了一大波无症状感染者。

“164例均为无症状,说明疫情发展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对八点健闻说,“幸好我们有应检尽检,要没有这样一个措施,那么发现时疫情就可能已经扩散。”

卢洪洲教授更详细地解释了判断此次疫情处于早期的理由。

“无症状感染者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始终没有症状;另一种是处于病毒感染的早期潜伏期,几天以后,到了发病期以后才会开始有症状。”

“正是因为这次发现的早,所以有人还没有表现出症状,显得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出奇的高,但几天以后,目前的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转为确诊病例。”

虽然姜庆五教授判断处于疫情早期阶段,但从感染规模来看,姜庆五教授认为如果只是一代、二代病例,不会查出来这么多的阳性病例,有可能已经出现了三代病例,而最早确诊的17岁女子很可能是一个三代病例。

所谓的病例代际划分,可以理解为,A传染B,B传染C,那么ABC分别为一二三代病例。姜庆五分析称,目前的17岁女子所在的制衣工厂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而25日公布的137例阳性患者均与其父母所在工厂相关,感染者为首例发现对象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这一点说明了他们在这位17岁女子之前,还有感染源。也不能排除其工友未被感染,也有可能有工友刚刚被感染,还未能测出阳性结果,所以需要几天后再进行重复检测。

和中亚东欧流行的毒株类似?

当然,对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了解始终有限。对于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和传播能力,科学界也没有定论。

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认为,这些病人之所以有很大比例无症状,主要与病毒毒株有关,多数病人将来可能也不会有临床表现。应当测定血清抗体,如有的病人lgm已消失只存lgG,则可能已感染较长时间。

据刘又宁介绍,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中亚这些国家,他们感染的人当中,无症状感染者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据刘又宁介绍,俄罗斯患者有40%以上是无症状感染者,白俄罗斯更高,前一段的数据接近80%。

他据此提出了一种推测, 这次的病毒毒株是不是跟中亚东欧等国的毒株类似。

“这是我怀疑的,尤其这次疫情的发生地喀什和中亚东欧又比较近,当然目前我还没有证据。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搞清楚是输入的还是本土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疆喀什位于中国西部边境,与中亚四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388公里。

卢洪洲教授认为,在国内已经没有本土疫情的前提下,喀什的疫情可以判断为输入性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病例。疫情的“早期发现环节”可以打高分,但是如何严把输入性病例这道关,做好闭环管理,防止聚集性病例的发生,这是今后的常态化工作。

“空港口岸的防控已经做得比较好了,陆路口岸是我一直比较担心的,新疆、云南都有很长的陆路口岸,现在欧美疫情还在蔓延,东南亚的疫情也在蔓延,这种情况下输入性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病例很难避免。”

一个边境小城的传染病防控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检出的164名无症状感染者,都集中在喀什地区的疏附县。有资料显示,疏附县是一个传染病的死亡率较高的地方。

在疏附县疾控中心和广州市疾控中心合写的一篇论文中提到,疏附县位于新疆南部,当地的气候容易引起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生。

在疏附县,肺结核是一种较普遍的传染病,且死亡率较高。2017 年疏附县户籍居民肺结核的标化死亡率为103.45/10万,远高于新疆、全国其他地方。

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第二任站长张彦平撰文写到,每年的3月-5月,漫天风沙就会袭击喀什。为了防沙,不少村民房子的窗户都修得少而小,空气流通不畅。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上居民传染病防范意识不强,使得结核病防控较为艰难,结核病家庭聚集性和村庄聚集性现象明显。

同样的,以上种种不利条件也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难点。

汕头大学的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说,肺结核的流行,会让新冠疫情的防控更加困难:

西部及西南部边境地区传染病高发,比如36种流行病在新疆就有32种,肺结核、艾滋病比内地感染率高,肺结核患者更容易被感染,因为肺结核时间长了,免疫力下降得厉害,就容易被呼吸道病原体感染。

在这样一个肺结核严重的地区发生疫情,尽快完成全员检测,让疫情得到控制显得更重要,因为如果感染到肺结核患者,不但可能加速疫情传播,还会对肺结核患者造成更大伤害。

两周两起疫情,秋冬疫情第二波真的开始了吗?

目前一种比较盛行的观点是此次喀什疫情与秋冬气温下降有关。

不只是新冠,秋冬季一直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最近两周以来,青岛和喀什两地连续发生的两起疫情,让人们不禁担心,难道不只是欧美,秋冬来临,中国的第二波疫情要开始了吗?

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季节和温度并不是疫情传播的关键。新冠病毒并没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哪怕是流感,夏季也是有传播高峰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解释,冬天病毒更容易在外界低温环境中存活更长时间,这个是次要因素,最关键因素还是由于温度低,人们容易处于门窗紧闭的密闭环境中,由于人和人之间的近距离的接触,而导致的感染。

换句话说,人的行为才是让病毒在秋冬季变得更容易传播的主要决定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哪怕在秋冬,疫情也是可以被有效防控的。

刘又宁教授认为,由于本土的病毒基本不太存在了,只要我们把这个输入病人管理好了,并阻断进口冷冻食品链相关传播,就不会有什么秋季的第二波大流行。

卢洪洲也持相同观点——中国不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目前的疫情只是偶发性的,只要采取目前的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有了疫情,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通过大数据追踪隔离,以及全员核酸检测,就可以把这个疫情完全控制完全消灭掉。

目前,除了疏附县已经完成全员检测外,喀什全地区474万人日的全员检测也已经完成了一半,其余预计将在今天完成。

“所以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依然还可以发现可能的聚集性病例,依然还可以把疫情在早期把它控制住,不会导致大家担心的所谓的第二波疫情。”

谭卓曌对此文亦有贡献

朱雪琦 吴晔婷 吴靖|撰稿 徐卓君|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