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遗址: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

[新闻页-台海网]
昙石山人生活场景复原。
台海网10月28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到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寻找答案,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神游。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五千年前,一群氏族部落的先民以闽江下游为中心,披荆斩棘、开拓洪荒,采贝海滨、逐鹿山林、制陶纺织,开创了八闽人文血脉的先河,创造了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昙石山文化……
发现档案
昙石山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旁的小山上,是一处以公共氏族墓地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呈现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特征。遗址于1954年1月被发现,先后进行10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贝器、石器、骨器和玉器。其中,陶塔式壶、昙石山人颧骨、原始瓷器、提线陶簋、陶釜等文物最具地域特色。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706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遗址展示厅、临展厅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考探秘、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园区。
图片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全景图。
历史溯源
讲述人: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董平
昙石山遗址地处东南一隅,是福建境内史前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遗址之一。1954年,昙石村村民在修堤取土时,发现了很多白色蛤蜊壳堆积层,由此开启了昙石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序幕。
发现以来,昙石山遗址10次考古发掘开启了新中国福建考古的第一篇章,并且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不仅为福建史前文化树立了一个标尺,还为东南沿海地区、海峡两岸和南岛海洋文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遗址的时代从距今5500年延续至距今2800年,包含四类不同时期、不同内涵的考古学文化,其中第二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集中分布于闽江下游流域,延及东部沿海地区,并连接海峡两岸,是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文化距今5000年~4300年,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被命名、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认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图片
遗址厅。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供图
保护传承
199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成立,是福建省第一个依托史前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2001年6月,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对外开放。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被评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
200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占地面积108亩,免费对外开放。力求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遗址及其赋存环境的历史信息与全部价值,新馆在具体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补山”为构思理念,将博物馆拉成东西一长线型,对大多建筑外露屋面和墙体则覆以绿色植被,从而与遗址保护区形成互补态势,以此恢复遗址南部原来已经被破坏的山体形状。
博物馆展览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重要文物为基本陈列品,充分运用雕塑、仿真场景,多媒体、图片、文字材料和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地再现了5000年前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也积极走出去。2018年,博物馆首次推出主题巡回展览《海风山骨——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通过对120多件福建史前时期文物的深入解读和阐释,展示了福建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史前文明,当年即完成了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青海海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新疆昌吉文博中心以及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地的巡回展出。2019年,该展还前往西安半坡博物馆、甘肃省临洮县博物馆展出。
近年来,博物馆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引入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呈现和传承昙石山文化。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举办“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中,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推出“畅游遗址”VR展示项目。项目利用目前最新的数字化复原技术、三维引擎技术及移动展示技术,对昙石山遗址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在虚拟空间真实还原遗址现状,打破传统的遗址博物馆在遗址展示中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互动漫游。
专家点评
福建博物院研究馆员陈兆善: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对福建地区早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是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代表性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在内容丰富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特色,陶容器器型基本包括釜、壶、簋、豆、杯、碗等,其中以“灰陶”为主,不同于北方地区,昙石山文化遗址十分具有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同时,昙石山文化遗址与良渚文化关系密切,同时期的器物形态和颜色均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实习生 林胤龙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