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农” 共筑小康梦

图片
银行人员正在为牧民讲解信贷知识。
图片
“第一书记”扎西闹吾为牧民搬运物资。图片由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提供。
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青海分行积极落实监管部门各项要求,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推出果洛“驻村第一书记+双基联动”模式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定时、定点、定人服务,与农牧民零距离接触,无缝对接,实现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等过程的联动,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共筑小康梦想。
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青海分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3亿元,较年初增加1.39亿元,完成全年净增7500万元的目标。“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实现正增长,贷款余额12.6亿元,较年初净增4.21亿元,贷款增速达50%,高于全行贷款增速49个百分点。
“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
阿尼玛卿雪山位于我省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户才让公保就住在雪山脚下的年扎村,养牛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合作社养羊挺好的,我觉得我可以的,想报名加入合作社。”才让公保计划买些白藏羊入股合作社参与每年年底的分红,但之前申请的贷款迟迟没有办下来。
邮储银行青海果洛州支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扎西闹吾经过调查发现才让公保的征信存在问题。经过多方协调沟通,扎西闹吾利用邮储银行对年扎村已进行整村授信的相关政策,为才让公保修复信用,最终成功为其发放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
我省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分布广泛、地区整体经济落后……面对艰巨的精准扶贫工作,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为金融扶贫实践贡献“青海样本”。
2018年,扎西闹吾被邮储银行选派为年扎村驻村“第一书记”,他从走村串户开始,对全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走访,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以及民政、教育、医疗等12个行业的具体信息,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自我发展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类;同时,还注重调查贫困户的劳动就业意愿、是否具有经营项目、资金需求状况、是否有不良嗜好、村里的声誉情况、欠贷欠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双基联动”合作贷款的基础上,以驻村“第一书记”掌握的贫困户翔实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主要依据,设计“一户一策”授信方案。同时,不断健全制度和流程,印发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扶贫小额信贷操作规程,优化扶贫贷款业务流程,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探索出了一个批量开发、整村推进的扶贫发展新模式,即“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模式。这一扶贫模式在实现扶贫贷款全流程管理的同时,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放贷效率,缩短贫困户获贷周期,还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发生。
整村授信修复牧户信用,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邮储银行青海省海北州支行不断加大对乡村发展的金融扶持力度,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助推农村脱贫增收,建设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由于地理条件差,气候异常等因素,农业收入较低。为了改变东达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动了不少心思,通过党员发挥作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发展了起来,2017年,东达村实现脱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穷过,就不想再穷了。”这是东达村村民共同的心声,杜绝返贫是全村努力的方向。
“要发展,就要融资。”但是如何为低收入村民融资,这是村干部心急的问题。
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以“整村授信”为抓手,以“村村贷”、“极速贷”为载体,按照“整村授信”操作流程,联合东达村村委会召开了宣讲动员会,确定评议小组、开展民主评议、公示授信名单和授信额度,并对授信对象进行了集中签约。评定东达村信用户40户,发放“村村贷”信用贷款6笔48万元、“极速贷”10笔106万元、“农贷通”1笔发放15万元。村民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申请贷款办理,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目前,海北州支行仍在继续发挥村银共建活力,将“整村授信”与信用村建设深度结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乡村信用环境建设,助力东达村村民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首创全国第一个“飞地畜牧贷”金融新产品
祁连县因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候相对恶劣,牛羊生长缓慢,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成本高,牛羊出栏周期在8—12个月。在祁连县政府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今年4月20日,“祁连县飞地畜牧业协会”正式成立,“青海祁连飞地畜牧业协会张掖地区办事处”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同时挂牌。
“目前,我们祁连县的农牧户加入协会的会员达110户,仅在民乐县就存栏牛2.7万头,羊1.5万只。伴随秋季收购牛羊高峰的到来,繁育规模还要进一步增长扩大。”祁连县飞地畜牧业协会会长韩德说。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当地政府引导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有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决心有了,资金困难成了大问题。
就在今年3月祁连县飞地畜牧业协会筹备阶段,邮储银行青海分行海北州支行工作人员在市场走访中发现了农牧户的需求。祁连县“飞地经济”发展引起邮政储蓄银行青海分行的高度关注,量身打造的全国第一个“飞地畜牧贷”金融新产品获批,并开始积极投放市场。
邮政储蓄银行青海分行行长李开贞认为,是邮储银行“国家队”发挥“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具体体现,开创了全国先河。
“我们正在一筹莫展时,邮储银行主动上门衔接,为祁连县‘飞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源泉’” 祁连县副县长达杰说,有了金融做支撑,更坚定了政府引导农牧民做大做强“飞地经济”的底气。
赵立俊是被大家公认的“飞地畜牧业”最早的“领头羊”。“冬天因为本地饲草严重匮乏,我就会赶着牛羊翻过祁连山来甘肃民乐县一带放牧。慢慢我发现这里的饲草、人工便宜,而且由于气候好,牛羊上膘好,出栏快,索性就租了养殖场,在本地繁殖、民乐育肥。”六七年前,赵立俊虽然发现了商机,然而,由于贷款难、贷款贵,他的“两头买卖”始终“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拿到400万元的贷款扶持后,我抓紧时间从西藏购进了160多头犏牛,现在毛色已经开始发亮了,上秋膘了。”在赵立俊开办的“千头牦牛养殖基地”,围栏里的500多头牦牛听着轻音乐,悠闲吃料。
据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行长曹萍介绍,3—7月份,共计受理“飞地畜牧贷”63笔,申请金额6100万元,放款客户17笔,1130万元。进入审核程序贷款18笔,金额1532万元。
助力“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
“感谢邮储银行玉树支行的支持,每一笔贷款都是对脱贫户致富的激励,也是我们服装厂发展的后劲儿。”青海玉树诺布岭藏族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巴德江才说。
作为青海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玉树诺布岭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自2012成立以来,带领了周边地区1200余户农牧户脱贫致富。目前公司有民族服饰生产线3条,在西宁、玉树州五县,四川成都、色达等12个地区设有销售点。
“今年计划培训900人,目前已经培训了200多人,培训完毕后,做得好的就留下,每人每月2800元工资,其他的可以在家里做藏袍加工,一年加工费三到六万不等。”巴德江才说。
据了解,2018年7月,邮储银行玉树支行对诺布岭藏族服饰有限公司授信500万元个人商务贷款。通过金融支持,企业不仅扩大了服装生产规模,当年收入也由1500万元增长至2000万元,同时企业为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学习培训、就业等机会,实现了贫困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由过去的传统、单一家庭作坊式藏族服饰加工销售成长为集民族服饰、民族用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民族服饰加工企业。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免费学习服装加工,等结业后我想自己开一个裁缝店。”31岁的脱贫户才多信心满满,边说边展示着自己新剪裁的马夹。与才多一样,今年40岁的脱贫户巴丁卓玛一个月前也在当地政府的入户宣传下,从传统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一名藏服绣娘,靠着技能有了自己的收入。“脱贫不能只靠政府的扶持,必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巴丁卓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如今,随着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拓展,许多产品已经进入印度、尼泊尔市场。巴德江才说,下一步,他们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纳现代时尚元素,生产出更多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让更多脱贫户依靠自身的勤劳与智慧编织出美好的小康梦。
作者:王颖 通讯员 毛雯芝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