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万特岗教师在中国贫困地区播撒知识火种

杨柳组织学校合唱队进行比赛。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银川10月29日电(记者艾福梅、谢建雯)夜已深,大山深处的公易小学教师宿舍楼里仍亮着一盏灯,30岁的杨柳正在埋头备课、批改作业。从学校到家开车不到一小时,但他已经好几个周末没回家了。

“最忙时,我一周要上24节课,备课基本靠熬夜。农村都是全能老师,缺啥就带啥。”杨柳说。

公易小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离县城50多公里。西吉县,是宁夏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然而,中国广大贫困山区曾一度面临教师老龄化、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难题。为此,中国自2006年启动“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山区农村中小学任教。

西吉县教育体育局人事室主任郭怀宝介绍,西吉县现有特岗教师1957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8%,有效缓解了全县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人员不足等难题,特别补充了音体美老师。

杨柳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2017年9月通过“特岗计划”,成为公易小学历史上首位专业音乐老师。去年,他组织的合唱团在全县合唱比赛中夺冠,让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评语是“终于听到了合唱,而不是齐唱”。

杨柳记得,当时孩子们抱着他的胳膊高兴地又蹦又叫。“农村孩子更需要别人认可和自我认可,我很高兴音乐给他们带来这些。”他说。

教育部数据显示,15年来,中国共招聘9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中小学任教。其中,有本科学历的达80%以上,平均年龄25岁左右。

“他们年轻、有活力,教学水平也很高。”郭怀宝说。

马雪芬组织开展“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受访者供图

25岁的马雪芬是中国最早一批特岗教师的学生,如今她也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在宁夏吴忠青铜峡市邵岗镇甘城子中心学校教初中语文。“我小时候觉得大学生能来教我们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不仅传授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她说。

到岗后,马雪芬先观察了学生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在每节课指定一名学生讲课前故事,让学生在找故事中增加阅读量,在讲故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乡村孩子最需要的。”她说。今年春季学期,她带的班级语文平均成绩在全市农村学校中排名第一。

因为特岗教师基本都在农村学校任教,甚至在边远的村小和教学点工作。为让他们安心扎根,中国各级政府都在创新服务举措,用感情、待遇留人。

即将入冬,杨柳入住的教师周转宿舍已通暖。而在过去,学会生炉子是这里的年轻特岗教师必备的生活技能。

据了解,西吉县自2012年起共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771套,配备了电、暖、网等必要设施设备,并优先确保特岗教师入住,还将他们纳入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餐范围。

“为解决年轻特岗教师婚恋问题,我们还办了几次单身青年联谊活动,也促成了几对。”郭怀宝说。

教育部数据显示,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留任率达到85%。

半年前,杨柳服务期满转为正式教师。作为紧俏的专业音乐教师,很多县城学校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拒绝了。“现在学校吃住都方便,没啥困难。县城学校舞台虽大,但农村学生更需要我。”他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雪芬(右一)到学生家里家访。受访者供图

马雪芬也做好了扎根准备,她平时吃住在学校,对3000多元的月薪很满意。“孩子们很善良,这里是苹果种植基地,他们会挑最大最红的给我。”

她还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可否认有人报考“特岗计划”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大多数人都怀揣了一份朴素的教育热情。

“特岗教师本身就是为了支援农村教育而设,对条件艰苦这些我有心理准备。对我来说,能把更多农村娃送进高中、大学校园,就是我的价值。”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