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龙搬出大山天地宽 安安稳稳住“新家”

“搬迁之前,我们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玉米、核桃,因为靠天吃饭,产量都不高。原来家里还养了几头牛和猪,我生病后就都卖了,那会的日子真的很苦!”“现在好了,一家人在一起,个个都有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感谢党的好政策。”近日,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福堂搬迁安置点赵江平家里,他坐在小凳上一边忙着编织着竹篓,一边聊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家的变化。

今年50岁的赵江平,原来住在云龙县功果桥镇海沧村科邦村民小组,因为股骨头坏死做了两次手术,花光了家里积蓄,因病致贫,加上小女儿还在上职高,2018年他们一家四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底,他们一家搬迁到了云龙县城福堂搬迁安置点,住上了100平米的单元房,从此开启了一家人的幸福新生活。

来到位于县城福堂搬迁安置点的云龙县某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只见20多名工人分工协作,加班加点生产县内一所小学订制的100多套校服。

赵江平的两个孩子赵杰斌和赵杰芬也在这其中。“在社区的扶贫车间上班,方便我照顾爸爸,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赵杰斌常年在东莞打工,因疫情影响而改变原有计划,决定留在家乡就业。

赵杰斌说:“现在我的工资是按件计费,一个月的工资是2000多元,如果公司的订单多起来,我的工资也就会高起来的。”因为勤奋好学,兄妹俩都是这个车间的骨干人员,妹妹赵杰芬被升为车间小组长,负责成品质量检查和员工工序累计等工作,月工资也在2000多。中午12点下班后,兄妹俩回到家里,一起做饭,而他们的母亲,则在离社区不远的县法院做工。

“孩子妈现在在县法院安排的这个公益岗位上,打扫卫生、做饭,一个月1800元,以前我们在山上一个月累死累活也赚不到这些钱。”赵江平说。

在脱贫攻坚中,立足“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实际,云龙县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检验云龙县脱贫攻坚成败的第一标尺。2018年5月,云龙县启动建设福堂、旧州、仁德、红旗坝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计安置1004户3823人。

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奋战,于2019年12月16日如期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如期入住新居。其中,县城福堂安置点是云龙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县城只有5公里,来自10个乡镇的591户2198名群众集中搬迁安置在这里。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只是基础,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诺邓镇福堂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何晓芸如是说。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诺邓镇福堂社区把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快速融入新生活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就业培训班、组织外出务工、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和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确保591户搬迁群众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能有一份稳定收入。同时,把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后续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确保搬迁群众彻底搬出“穷窝”,真正拔除“穷根”,安安稳稳住“新家”。(杨建萍、毛廷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