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这里,“醉汉喝醉不敢回家”

这些年

你的家乡都有什么变化?

网友@是玄都大人啊 说:

“准备通轻轨了

@小陈的酸菜 说:

“京沪二线要走我们这边啦,开心到飞起”

@85号肖呆桃 说:

“省内最后一个通高速的县”

“交通”,是我们都十分关切的问题

“家门口有路可走”

在有些人看来

微不足道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

除了行走

也意味着“出路”

“卖来的钱还不够路费,如何富起来呀?”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八好村

仅有一条通村砂石公路

关于“八好村”

老村支书蓝朝坤的描述

让人心情凝重:

“八”实际上是“爬”

“八好”就是“爬要(出门要爬山)”的意思

有一首打油诗:

“壁立千仞弄场深,群峰莽莽路难行;

八好原来是爬要,十家农户九家贫。”

通公路前的弄为屯交通状况 唐黎花 摄

公路不通,如动脉栓塞

山里的物产难以外运

乡村经济无法发展

八好村弄豪屯村民蒙金民说:

“一年养肥一头牲畜

要请上几个村民沿着崎岖的山路抬到街上卖

卖来的钱还不够路费,如何富起来呀?”

通公路前的板升乡弄勇村弄为屯交通状况 覃楚钧 摄

村民莫桂杰

10年前,为了修建老家的砖瓦房

他雇人从3公里外的地方

把一包水泥背到村里

运费开支70元

比成本价高出4倍多

八好村弄麻屯的村民蓝美尤

重建新房的时候

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建材运费

买了一匹马来运建材

山路崎岖难行

结果马活活累死在路上

通公路前的七百弄戈从村岩烟屯状况 蓝标兵 摄

“玉带”绕青山,天堑变坦途

历经4年的艰苦奋斗

一条条盘绕在悬崖峭壁间的“天路”修通了

成为大化瑶族自治县连接外界的大动脉

让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

如今,大化瑶族自治县全县

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109个建制村通了客车

“路一通,新房、水柜拔地起

千山万弄换新颜”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蓝胜说

七百弄乡弄良村上良至歪线公路 韦哲 摄

“现在,每天都有人开着车或骑着摩托

到村里来卖果卖肉

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

村民蒙天合说

百马乡中和村村屯道路 韦哲 摄

“一周挣了1万多元”

55岁的王兴茹是土生土长的木栏村人

木栏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小金县沃日镇

巴郎山隧道建好后

她说服在外务工的一双儿女回家

做起农家乐旅游生意

酥油茶、野生菌、水果采摘以及跳锅庄

王兴茹设计了各色项目吸引游客

“去年国庆节每天都能招待20多个人

一周挣了1万多元

住不下的客人

我就介绍给村里其他农户

自从路修好以后

我家的收入

从以前的一两万到现在五六万

这翻了多少倍啊”

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村民王兴茹 史珮瑾 摄

她家的苹果

可以直接卖给过往游客

还可以做采摘项目

网上销售也很方便

快递公司上门揽件,轻松发货

她说:

“现在物流快递都很方便

有了好路,全国哪儿都能寄出去”

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苹果基地(图片由四川省交通厅提供)

“醉汉喝醉不敢回家”

62岁的平明贵

从小到大生长在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镇卧龙村

现在是村集体合作社养牛场的

一名饲养管理员说:

“我们能有现在的务工条件

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牢不可分”

平明贵在养牛场务工

尽管到2017年后

通村路修通了

但村与组之间的通道没有打通

到处都是长满杂草的石头小路

这里有俗语是“醉汉喝醉不敢回家”

由于村组之间道路窄、石头多

路面坑洼不平,醉汉走路不稳

很容易跌入路边的沟坎里

所以喝醉的人只能等酒醒后

再慢慢回家

“组组通”后,平明贵骑摩托车到养牛场上班更方便

2016年

利用扶贫资金

在村里的修建了养牛场

但当时

从瓦窑组到枯田组

两公里多的路没通硬化路

牛饲料等农资没法

用车辆直接运进养牛场

一到下雨天

到处都是稀泥

路面打滑

骑摩托车也只能靠人力往坡上推

拉农资的车辆直接开进养牛场

2018年夏天

从枯田组到瓦窑组2公里多的

水泥硬化通组路修通了

全村19个村民组

“组组通”道路实现全部覆盖

养牛场的物资直接运进村

工作人员从住所到养牛场

骑摩托车只需要10多分钟

“组组通”的修通

打通了村民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公路的“毛细血管”

它们是畅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一路通,百业兴

鞋子湿了要等到放学回家才能换

“由于山高坡陡

大山几乎隔绝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

从我们寨子到绿塘街上

要翻过好几座山

至少要走2小时的山路

农作的时候买化肥都是人背马驮的

十分辛苦

小娃娃们读书就更恼火了”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高峰村后苗寨

人们是这样描写从前的后苗寨的

修路前学生上学要走的路(绿塘乡提供)

修路前学生上学要走的路(绿塘乡提供)

如今

通村路穿行在乡村

学生放学走硬化路回家

“修路之前

学生在阴雨天来上课

裤脚上几乎都有泥

鞋子也是湿的

孩子们由于离家较远

中午都不回家

鞋子湿了要等到放学回家才能换

有的学生还会因为泥路湿滑而跌倒

情况的确太糟糕了”

在牛集小学任教的王松老师说

大方县到绿塘乡途经的盘山公路

通路后

这里的一切都不再一样

上学的孩子远离了泥巴路

孩子湿鞋的情况少了

鞋子更干净了

上学的路更安全了

老师和家长也更放心了

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9月

“十三五”期间全国已累计完成

新改建农村公路138.8万公里

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20万公里

共解决了

246个乡镇

3.3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

新增1121个乡镇、3.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

基本实现了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

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很多农民群众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

基本实现

有了路

就有了更多选择

也就有了更多希望

这些路

连接着学校、家园

也连接着远方

“路”,在你看来

是什么?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