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秦汉祭祀青帝大型遗址

>>历史背景
《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作密畤(mìzhì,古代帝王祭祀青帝的地方。青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于渭南,祭青帝。这里的渭南指渭河以南。秦宣公是秦德公的长子,秦德公时期将秦国的都城迁到雍城,即今陕西凤翔县城南。
密畤大体上应位于雍城以南的渭河南岸台地,2018年通过田野调查,考古人员在下站村发现大量祭祀坑,锁定了密畤的位置。
据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发现秦宣公设置的用于祭祀青帝的祭祀遗址。在这处距今约2600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砖瓦堆积区及大量动物祭祀坑。
与秦都雍城及血池祭祀遗址
吴山祭祀遗址可互见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游福祥介绍,下站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上,东西两侧均为河谷,台地南北狭长,长约4.3千米,北缘距渭河河道仅800余米。遗址位于台塬中部偏北,距台地北缘约1.9千米,距秦岭山脉约2.4千米,东西宽540米,南北约430米,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正北距秦都雍城21.8千米,距血池祭祀遗址约35千米,距吴山祭祀遗址约59千米,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3个遗址与秦都雍城都可互见。
2020年考古发掘发现各类祭祀坑50余处
通过田野调查和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中心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砖瓦堆积区,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型,砖瓦堆积区及周边分布有各类祭祀坑。祭祀坑形制主要分为长方形和长条形。长方形祭祀坑较多,主要分布于砖瓦堆积区西侧,基本为东西向。长条形祭祀坑分布于砖瓦堆积区东侧,南北向平行分布,分布范围约7万平方米,宽窄相间,宽则1米、窄则0.6米,长度一般约120米。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灰坑、房址和各类祭祀坑总计50余处,出土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以及较多陶器和铁器。祭祀坑内埋藏大量马、牛、羊等牺牲,数量惊人。
游福祥说,这处祭祀坑从秦宣公时期使用至西汉中晚期,历经约600年,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仅800平方米,结合考古勘探发现的祭祀坑数量、面积估算,祭祀坑中应有数千头牛和数千匹马,从中可以窥见秦汉时期国家祭祀典礼的盛大与秦汉文明的繁荣。
游福祥表示,2020年下站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确定遗址性质、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根据遗址地望(地理位置)和发现的祭祀坑,考古人员初步确定其为秦宣公设置的密畤,用于祭祀青帝。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