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的淄博缘

“博山好啊,那条孝妇河,水很清,长年流,山有灵气,山青水秀,人也厚道。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我想念那些老同学,叠道街的、税务街的……一些地方都有我的同学……”2005年10月底的一天,欧阳中石先生在北京家中,跟“博山老乡”已故高级编辑陈东升先生谈起了自己在博山时的那些经历。
“这位令人尊重的校友对教育事业无比关心,给我们学校设立了‘春晖奖学基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之后,我们十分伤心。”11月5日,博山区西冶街小学车修贞校长告诉记者,欧阳中石先生曾经先后在博山区西冶街小学和博山区考院小学就读,并在2005年分别在这两所学校设立了“春晖奖学基金”。
图片
在博山“真有意思”
“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欧阳中石先生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年幼时,他曾在泰安、博山、济南三地读过小学。他对博山的印象十分深刻,在他的记忆中,早年在博山学习的经历充满了欢乐。
“那時我在考院念书,不光和同学们学了文化知识,文体活动也很活跃,我在那里学会了滚铁环(一种少年体育活动)。考院小学是个培育养人的地方,出了很多人才,贡献大啊。”记者了解到,欧阳中石先生祖籍泰安,1928年出生,幼时来到博山,住税务街孙家大院,其父在双山附近下煤井谋生。
欧阳中石先生小学时期在博山考院小学读书,博山的孝妇河、大街、山头、八陡等地,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每当谈及此,欧阳中石先生的思乡之情就难以言表。
欧阳中石曾经对自己学生曹子玉说,自己在博山学了不少“手艺”,像滚铁环、弹琉璃球、打翘板、碰拐等等,“我都会,现在想起来真有意思。 ”
记者从欧阳中石的回忆录中看到,当年他在考院小学上学时,考院有两座教学楼,一座是中式的东楼,一座是洋式的西楼。欧阳中石先生当初就是在东楼上课。
“我给博山区考院小学做了件好事,我题了个校牌。”欧阳中石先生从母校回家之后跟学生说起这件事。他所题写的这个校牌是一幅六尺竖条,半尺大一个字,内容是:“山东淄博市博山考院小学,老校友欧阳中石题”。
“欧阳中石先生两次回到我们博山区考院小学,一次是2004年,一次是2005年。”博山区考院小学校长谢斌告诉记者,这幅字至今仍然挂在博山区考院小学的门前。
图片
为母校题字
“学而时习之”。在博山区考院小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欧阳中石将《论语》中的这句话,题写给自己的母校,以此表达自己对莘莘学子们的期盼。
“欧阳中石先生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教书育人,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他积极推进中国书法艺术、书法文化的发展,不但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重要人物,更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博山区考院小学校长谢斌告诉记者,2005年10月15日,在考院小学成立100周年之际,欧阳中石先生回到母校博山区考院小学,看望同学,看望母校,看望博山人民。
“这样一位集哲学、文学、语文学、教育学和艺术学于一身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在社会上享有如此高的声誉,时刻不忘母校,如此关心中小学的教育事业,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的去世也让我们感到万分伤心。”博山区考院小学校长谢斌告诉记者,2004年7月3日,欧阳中石先生亲临母校,为学校捐资20万元。2005年9月,设立了“春晖奖学基金”。
欧阳中石先生不但为母校题字,还为近50所大中小学、文化机构题写机构名称、校训或校庆贺词,如高教人文社会科学网、国家留学中心、逸夫会议中心、中关村等,为标示和提升这些机构的文化意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欧阳中石先生认为,写字是一个切入点,目标则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欧阳先生主张“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用我们的书法让世界焕发出光彩,用书法展示世界的美;先生特别强调,书法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的书法艺术要为我们的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符合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一段难忘的“西冶街情结”
“欧阳中石先生那次回来,谈起以前在咱们西冶街小学上学时的一件小事。”车修贞校长告诉记者,他听前辈们说过,欧阳中石先生自小聪颖,很有上进心,有时会犯一些孩子们常见的差错。
“欧阳中石先生在博山区西冶街小学的时候,这里还叫做武庙小学。”车修贞说,欧阳中石告诉大家,自己曾将“西冶关帝庙”写成“西治关帝庙”。 “冶”与“治”,一个是两点水,一个是三点水,大人一不小心都认错,何况刚接触汉字的孩子。 “‘治病救人’的‘治’很熟悉,‘冶’,没见过。”
“当时欧阳先生的老师跟他说,这个字写错了,回去改。结果,改回来,又是错的。老先生自己都感慨习惯的力量非常大。”车修贞校长告诉记者,当时那位老师问欧阳中石先生,知道这条街为啥起名叫做“西冶街”?让欧阳先生去看看,去问问。
“欧阳先生说,自己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博山是有名的陶瓷琉璃之乡,博山有名的几个大冶炼炉集中在这条街上。冶炼之街,再加上位于孝妇河以西,故名西冶街。”车修贞校长说,这件小事,让欧阳中石先生一生难忘。“回想起当时得知街名来由的喜悦,先生简直手舞足蹈起来,好象又回到了童年。”
图片
设立“春晖奖学基金”
欧阳中石先生生前对博山饮食文化很感兴趣,提到博山煎饼、酥鱼锅、酸咸菜,说起博山连浆、油粉、戗面饼等食物,更是津津乐道。这些当年的地方小吃,也将他的脾气性格“养育”得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博山人。
欧阳中石先生不仅用自己的作品为社会服务,用作品来感染人和鼓舞人,而且常常将艺术劳动的所得贡献给社会。欧阳中石先生说,只要是他读过书和他教过的学校,他都办奖学金,哪怕只在那里读了几天。欧阳中石先生把他捐赠的奖学金定名为“春晖奖学金”,寓意感谢母校给予自己力量和温暖。这些奖学金用于表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同时也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不是个用功的学生,我不大主张用功,功是什么,功是时间。如果把功当作必须要的过程来讲的话,是可以的。但当时间来讲,就要命了。功夫,练功夫,糟了,你不睡觉也没多少功夫嘛。一个人时间最多一百年,你有一百年管什么用?”谈起教育,欧阳中石先生有着自己不凡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把学习集中到思维上去,学生应当去攀登人类思维的“最高峰”。欧阳中石先生反对死用功,他认为要了解前人,再往前走一步才了不起。欧阳中石先生主张学生在研究学习的方法上,多动脑筋。因此,2004年,欧阳中石先生为博山区考院小学捐赠奖学金20万元;2005年,又为博山区西冶街小学捐赠奖学金2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欧阳中石为中小学捐赠设立奖学金近10项,共计200万元人民币。
图片
附录:欧阳中石眼中“歪戴帽子的关老爷”
今天的西冶街小学,最早的名字叫武庙小学。欧阳中石先生在这里读书时,学校名字叫关帝庙小学。
关帝庙小学,不是学校跟关帝庙紧挨着所得名,而是庙就是学校,学校就在庙里头。据传,当时关公塑像就立在大殿里。不过,西冶关帝庙的关二爷与别处不一样,他是歪戴着帽子的——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威严忠义的关帝圣君怎么会是这样?说来,还有一段动听的故事呢。
民国初年,博山城区经济萧条,管理混乱,再加上土匪横行,经常骚扰乡邻,于是到了夜晚,住户更是闭门锁户,不敢外出。
一天晚上,土匪又来抢掠。听到土匪烧杀的信息,百姓只能紧闭房门,暗自祈祷。正当土匪抢掠之时,忽见西冶关帝庙神光突现,从中飞出一赤面将军,挥舞大刀直奔匪徒,手起刀落,已有几个土匪倒地。众匪随即发起反扑,一番恶战,土匪九死十伤,此公亦是衣冠凌乱。残余匪徒,惊诧于此公之神武,更震撼于环绕此公全身上下之灵光,个个胆寒心魄,竟相逃窜,博山城区恢复了安定。此公为谁?原来是西冶关帝庙的关帝圣君,他见到乡民受难,于是步下神坛,把土匪打散并赶出城区。
功德铸就,关帝提刀回庙,刚坐上宝座,正值守庙老僧推门进入庙堂,关帝不及整装,帽子斜戴头部,于是便有了西冶街关帝庙斜戴帽子的关帝塑像。
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的关帝圣君,由此更成为博山人爱戴的偶像,西冶街关帝庙由此也成为人们尊崇的庙宇。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淑栋 李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