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平均海拔4300米的扶贫答卷

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那曲市。今年雪要来得晚一些。

10月17日,在比如县羊秀乡索雄村索曲河的一处,达瓦次仁走下车来,同正在河边搬运沙石的村民聊了会儿后,向记者说道:“再过几天,这条河上的6座便民桥将全部修好。通过协调资金27万元,有效解决81户475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困难。”

作为西藏自治区司法厅系统第九批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兼曲水监狱驻索雄村工作队队长,达瓦次仁为修建便民桥没少操心。但看到村民热情高涨,工作队多方协调有了结果,他感到由衷地欣慰。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西藏自治区司法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那曲市比如县的8个行政村,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交出了一份自己的扶贫答卷。

项目扶贫

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铺设自来水管

比如县扎拉乡桑布村位于康庆拉山谷处,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山高谷深,村里的移动通信、饮用自来水等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西藏自治区监狱驻村工作队队员达娃告诉记者,由于村子饮用水管道是2014年修建。因管道不标准,加之多年缺乏维修等原因,管道堵塞和断裂、水压不足,冬天大面积冻结、上游住户供水难等诸多问题等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经常出现长时间管道堵塞、断裂,导致断水问题。

工作队通过与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水利部门的多次请示协调,由比如县水利局委派技术人员于今年9月25日正式入驻桑布村并开工维修,经过8天时间的维修、安装、维护,投入资金6万余元的自来水管维修项目于10月2日正式完工。

当天,驻村工作队入户一一查看自来水接通情况,目睹和感受到了群众心中的喜悦。“村民打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着水压十足、源清流洁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个个喜笑颜开。”村委会副主任朗多说:“从此,村民再也不愁断水时要跑几公里外的水源地背水了。”

驻村点通电

2019年8月以前,桑布村和久隆村未通国家电网,家家户户采用的是太阳能锂电板供电,给农牧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旦巴多次到桑布村和久隆村实地调研考察,与自治区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了桑布村和久隆村国家电网增容并线工程项目。

2019年12月3日,桑布行政村文化室第一盏国家电网灯正式亮起。今年4月30日,格永自然村正式通电,实现了桑布村通电全覆盖,2020年藏历新年期间久隆村也实现通电,两村彻底结束了太阳能锂电板供电的历史,实现了农村“三通”目标,满足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往年因农田保护措施不力,群众不想种地、不愿种地的思想严重,为彻底解决该问题,今年争取投入6.66万元开展农田网围栏项目,让群众重操农牧业,有效扭转了群众过度依赖虫草收入问题”。自治区司法厅机关驻香曲乡日新村工作队长平措说。

同时,工作队进一步规范完善日新村村级艺术队,投入3.2万元购买表演服装,通过开展文化脱贫行动,从而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助推脱贫攻坚。

为确保村民出行安全,西藏病犯监狱驻良曲乡嘎达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10000元,给村内弯道处安装了4面道路转角镜,15盏新型太阳能路灯。同时出资50000元维修已有70多年历史,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牲畜觅食必经的危桥。

工作队还利用医疗行业优势,为群众办实事。先后为村民免费看诊160余人次,利用走村入户、赴虫草采集点等送医送药20余次,累计价值约5000元。

“西藏未成年犯管教所和日喀则强制隔离戒毒所共同投资20000元,对香曲乡达加村村民草场道路进行了维修。”西藏未成年犯管教所驻香曲乡达加村工作队副队长索朗达瓦告诉记者。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藏自治区司法厅系统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实施的一系列民生项目,不断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律扶贫

增强群众学法用法的行动自觉

开展法治讲座

“2018年以来,村里几乎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现象。通过法治宣传,村民的法律意识大幅提高了。”堆龙强制隔离戒毒所驻良曲乡热如村工作队队长师天明告诉记者。

拉萨监狱驻扎拉乡扎拉村工作队队长瑛秋卓玛说,“通过法律宣讲,村民不仅学法知法,而且守法用法。在工作队的积极努力下,村合作社从某处追回了砖、沙等材料款30多万元。”

“开展法治扶贫行动,切实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村民赤嘎久拖不决的买卖合同纠纷,通过法律渠道今年终于追回了10万余元。”自治区司法厅机关驻香曲乡日新村工作队队长平措向记者说道。

“今年上半年,对群众进行法治宣传5次,开展‘民族团结’‘四讲四爱’宣讲活动各10次。”西藏病犯监狱驻良曲乡嘎达村工作队队长晋美说。

为小朋友发放学习用品

“扶贫必扶法”。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始终把这一工作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优势,不断推进全区“法律扶贫”工作,统筹做好“以立法助脱贫、以法治宣传助脱贫、以法律援助助脱贫,以人民调解助脱贫、以安置帮教助脱贫”,不断提升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行动自觉。

驻村工作队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利用“五下乡”“综合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利用虫草采挖季节等人群集中节点,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走村入户、集中宣讲、以会代讲、普法讲座、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同时,协同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推动移风易俗,遏制村民奢侈消费和非婚生子的行为发生,达到“自治、徳治、法治”的效果。充分发挥驻村点法律咨询室和村居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坚持有求必应和主动服务的原则,积极为群众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还通过开办“扶智扫盲班”等多种形式开展补习教育和扫盲教育,提高当地群众文化教育水平。

2019年12月至今年2月,扎拉乡扎拉村由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该村第一届公益补习班开业,共对村里和附近甲秀村、美日村有需求的47名学子进行了数学、英语和汉藏语文补习。今年4月至5月,良曲乡嘎达村驻村工作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30名有学习热情的村民开办了以“汉语文”基础知识为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扶智”扫盲班。2020年4月至今,自治区司法厅机关驻香曲乡日新村工作队围绕“智志双扶”对村两委班子和25名党员开办扫盲班。

结对帮扶

催生群众自我发展动力

区党委依法治藏办副主任、司法厅党委书记肖传江调研糌粑加工厂项目

“谢谢自治区司法厅,谢谢驻村工作队。你们不仅送钱送物,还帮我转变了思想,实现了就业。现在当上了村医,一年收入增加12000元。”自治区司法厅结对帮扶户、香曲乡日新村村民达杰说。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中,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始终把“结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厅机关党员干部协同驻村工作组成了以8位厅领导为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共同承担帮扶责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肖传江亲自担任香曲乡日新村扶贫督导责任人,多次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并就日新村糌粑加工厂项目与自治区扶贫办积极协调,脱贫攻坚得到坚强组织领导保障。目前,自治区司法厅积极申报争取的489万元资金已下达投资,项目正有序推进。

在结对帮扶中,自治区司法厅主要领导前往驻村点帮扶对象家中拉家常、话脱贫、谋发展。目前,厅机关定点帮扶的9户村民完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自治区司法厅还创新帮扶方式,采取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帮扶为主,捐赠资金物资为辅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坚决杜绝“钱到人未到”现象。

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旦巴调研驻村点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4月,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旦巴带队深入厅系统8个驻村工作点,实地查看、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及定点扶贫工作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定点村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问题。与比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商解决日新村扶贫产业项目糌粑加工厂修建土地问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自从当上了环卫工后,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有6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5个孩子,我很满意。”羊秀乡久隆村村民布姆说。西藏波密监狱驻该村工作队队员洛桑班旦告诉记者,通过与乡政府的积极协调,久隆村实现就业脱贫28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西藏未成年犯管教所驻香曲乡达加村工作队副队长索朗达瓦向记者介绍说,根据村情变化,工作队逐步改变以前“大包大揽”模式,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配强和培养,使党员干部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主动参与村务事务的谋划和管理,提高他们独立的工作能力。

另外,为了做好帮扶工作,今年自治区司法厅在对厅系统8个驻村点扶贫产品工作开展摸排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建立和寻求销售渠道,推动驻村点扶贫产品进干部职工家庭、进机关食堂、进监狱食堂等。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前,西藏自治区司法厅系统驻那曲市比如县的8个行政村村民已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发展思路不开拓,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今后,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在实现小康路上步子越走越宽。”西藏自治区司法厅系统第九批驻村工作队总领队达瓦次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