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丨带领乡亲致富是我最大愿望

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国科:
带领乡亲致富是我最大愿望
我叫袁国科,大家都喊我“辣椒书记”,2019年,我到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之前,石龙村种植的长生椒因交通、物流、信息等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卖不出好价钱。于是,我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辣椒。我还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抖音等渠道宣传推广长生椒并注册了商标,石龙村的辣椒“火”起来了,还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
去年,石龙村种植的114亩长生椒喜获丰收,通过电商、超市、学校等对接渠道,累计销售40万斤、增收60万元。其中,仅电商订单就有575个,近半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真正实现了黔货出山。我因此还多了一个美称——“辣椒书记”。
意识到石龙村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今年,我们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产业;建起石龙民族民俗文化馆,对非遗项目苗族“抢鼓棒”舞蹈、苗族布依族刺绣等进行展示;发动村民出工出力,对石龙村村域内红军经过的古驿道进行重新修缮,开发出体验红军长征的徒步线路;组建布依山歌队,邀请游客与少数民族村民进行对唱……
石龙村“红色乡村旅游”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对外迎客,截至10月31日,我们已经接待了省市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71批次,81个单位,1725名党员来石龙村开展活动,红色旅游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16.69万元,村集体从中获得经营性收益5万余元。
驻村工作很辛苦,但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带领乡亲致富是我最大的愿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梁婧 整理
开阳县云开街道石头村杨简文:
生活从“紧巴巴”变成“乐呵呵”
我叫杨简文,开阳县云开街道石头村人,今年60岁。
早些年的时候,我上有老母亲、中有聋哑妻子、下有一个女儿。一家四口人靠着山上的一亩薄土过日子,一年到头,一亩薄土也种不出多少收成。家里住的木结构瓦房一到暴雨天就让人提心吊胆,生怕滑坡把房子埋了。
日子过得紧巴巴,总得想办法。思来想去,我发展了几项副业,不种地的日子里,就接摘茶、搬运等短工来干……可这些活全都看天吃饭,没人需要的时候,我就只能待在家。
变化发生在2013年,那年,我家纳入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被列为贫困户后,我有什么需求也及时上报。渐渐地,家里的生活发生了转机。我家先是得了低保,后成为了股东!村里的香菇基地合作社开始每年给我家分红,县城里的服装厂也给我家分红,家门口的入户路也得到了硬化,我还修了几间新房子。我之前上报的生活生产需求也得到了回应。
此外,我定时给村道路打扫卫生,一月有400多元的收入。我还成为了护林员,每月能有800元收入。
2019年底,镇政府的人给我家算了一笔收入账,摊下来人均能有7000多元,这个数字相比扶贫帮扶以前翻了好几番,我家已成功脱贫。
后来,女儿如愿考上了大学,我乐得合不拢嘴,感叹一句:“未来一切都有希望,真好啊!”
周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