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万亩锥栗山

本报讯 (记者 陈则周 通讯员 魏剑生) “通过实行生态修复措施,我们在锥栗林下套种茶叶,既可涵养水分,又改善生态环境,一亩锥栗园每年可多创收2000元。”近日,建瓯市龙村乡经作站站长张发备喜滋滋地说道。

建瓯市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竹林、锥栗的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长期大面积开发种植毛竹、锥栗等经济林,也造成了部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下。”建瓯市水土保持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

近年来,建瓯市坚持以生态立市,成立“生态银行”,累计投入1.38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实施4条小流域、32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推进1万亩锥栗山治理。大力推广锥阔混交、锥草共生,从原来坡式管理到简易梯田栽培,开挖鱼鳞状、半月状平台。栗农对锥栗的日常管理从剪草到不除草,从原来使用无机肥到增施有机肥,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我家30亩的锥栗,通过套种木荷,修建山边沟、蓄水池等生态修复措施,水土流失少了,肥力保持住了,锥栗产量每亩平均增加了近60公斤,亩产增收上千元。”水源乡王厝村栗农陈家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