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读书会|我打马走西湖,艺术家兴安实现了“蒙古人”的一个理想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瑾华 通讯员 郑秋明

“担心刮风下雨,墨色迸溅,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尽管没有一首蒙古长调。”

秋日的西湖,景色优美,午后的阳光照射在清澈的湖面上。位于宝石山纯真年代书吧外面朝西湖的露台上,着一顶黑色礼帽的蒙古族作家、水墨艺术家兴安在长长铺开的二十米长卷上挥毫泼墨,书法家李素红为长卷题字,墨色晕染处,几匹骏马或仰天嘶鸣,或欢呼腾跃或静卧草原,呼之欲出,围拢在旁的游客连声称好。

“美丽的西湖边,实现了作为蒙古人的一个理想,特别高兴。”兴安说。

11月8日下午,作家、水墨艺术家兴安做客钱报读书会,位于宝石山腰的纯真年代书吧大厅内,与好友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艾伟、著名作家苏沧桑,评论家王侃、夏烈,艺术家任逸、李素红一起,和杭州的读者分享他的新书《在碎片中寻找》。本次兴安散文集暨水墨艺术分享会由钱报读书会、纯真年代书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径界文化合作举办。

在编辑、文学评论家之外,兴安近年多了一个身份,水墨艺术家,画马,成为他生活的日常。在秋色醉人的西湖畔作画聊新书,兴安感慨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在碎片中寻找》一书近期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兴安《伴酒一生》之後的第二本散文集。第一部分是对文学与艺术、社会与生活的亲历和感悟,还有对故土、对山川风物的感怀。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的回忆及印象,其中有汪曾祺、林斤澜、张洁、刘恒、邹静之、王小波、格非、刘震云、孙甘露、徐坤等。作者在三十多年的文学评论和编辑工作中,与很多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文学进程的见证者。其文字饱含情感,见地深刻。第三部分是作者在阅读和研究外国作家及作品之余,写的人物随笔,视角独特,旁征博引。

【有一些人在远处读你的东西,观望你】

“这本书第一部分写家乡草原,我读到了大情怀,二写中国文坛众多师友,抒写了跟兴安跟当代中国文坛一些文学家的交往,最让我感动,文字朴素大气、深沉,给人静水深流的感觉,大的境界,第三部分呢写欧美小说家及文学作品的感受,大的格局。书名“在碎片中寻找”,你在寻找什么?”“分享会上,主持人、散文家苏沧桑抛出问题。

“在碎片中寻找,我们现在就是个碎片化的时代。当了三十多年的编辑,也做了近四十年的写作者,却懒于为自己编一本书。想起来有些羞愧。回首看自己写过的文字,竟然拉拉杂杂有近百万字,有评论、散文、小说,还有旧体诗。小说写作早已放弃,评论和散文却一直伴随于我,成了我表达和诉说的两个重要出口。之前出的书也羞于送人,有天,山东的一个读者突然给我寄了一箱子书,希望给他签名寄回去,有我这些年的书,还有他自制的收集我微信上的画的小画册,做了两本,说一本送给你,一本你签名再寄给我,我就很感动。你在写东西挺寂寞的,有一些人在远处读你的东西,观望你,对作家特别好的奖赏,作为出版人,就想把自己书好好出一本。”兴安述说此次出版这本散文集的心路历程。

“你在写这些给我的感觉是,想通过这些人物,折射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你作为画家,编辑,散文评论家,推动了很多文学潮流,可说是文学活动的推手,新的作家现象的推手,特别难得。有些故事,写到现在健在的活跃的作家,我会觉得很难写,非常困难,会不会对他们来说认同吗?个人觉得你这部分东西特别珍贵,很想流泪,特别是如果小说界被人遗忘了,我不来说谁来说呢?你这样的记录特别珍贵。”苏沧桑说。

对此,兴安回应:“其实我脑子里这些作家记忆影像比这些多得多,这些都是约稿,我答应写,就把记忆深处的都写出来,有些几十年前的细节都记得。比如和刘恒一起吃冰棍,那时3毛5分钱买一捆芹菜等等,有老先生看了后说我不是编的,我真的都记得。”

【一个出版人的江湖之大】

“兴安有很多好的品德,容易发现作家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蒙古族人,兴安的品质很好,酒量好,有赤诚之心,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斤斤计较的。”

曾在鲁迅文学院和兴安同学,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艾伟这样评价心目中的兴安:“之前他是《北京文学》主编,《北京文学》是当年是余华的发现者,兴安老师也是这个刊物的一个参与者,倡导者。后来做出版人推动好看小说,好看文丛。”

“《在碎片中寻找》,我看了一部分,比如写红柯这一篇,反映出红柯很朴实诚恳的一面,很有感触,写到那些天山、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特别感到兴安和红柯之间交往,无论世俗意义上还是精神意义上都很深。还有张洁的那篇,张洁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女,优雅女人,她的《无字》却完全颠覆,将惨烈卑劣的两性之间的不堪,书写出鲜血淋漓的一面,作为女作家,非常有勇气。兴安把作家的精神生活、光芒的一面写出来了。”

“他还说到汉语作家中华民族共同体,蒙古人要树立共同体的意识,兴安关心的边地少数民族作家,关心文坛忽略的群体,这点非常了不起。他对边地作家的观察记录评价,是对整个中华文明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和兴安是同行,以前没读过他的评论文章,兴安的这个集子里很多属于文学评论,那种很难得的文学评论。从一个作家的生平、与他很个人化的接触了解切入书写,谈作家作品,如刘恒个人生活的自律,刘震云如何‘在悲剧中写喜剧,喜剧中写悲剧’等,都属于我喜欢的过去的文学评论家茅盾、李健吾一路,面对严峻的问题如何化解,只有对作家充分了解,才能真正进入他的作品,达到阐述效果。而不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文学史式的讲述方式。”

这是艾伟眼中的文学人兼出版人兴安。

【一个画马的人】

分享会上,同为文学评论家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侃,则从文学批评角度切入,分享了对《在碎片中寻找》一书的观点。

“现代文学史教材都是观念理念推演,追求整合式的叙述,没有什么故事,没有细节。学院派、格式化的套路,太多术语的理论轰炸。文学史应该有很多故事,细节。特别喜欢这本散文集的题目《在碎片中寻找》,文学史应该寻找碎片,我现在带研究生也是叮嘱同学们读作家传记、史料、作家作品随笔,只有读过这些文字,才能有比较深切立体的感受。这个集子写到著名的和不那么知名的作家比如汪曾祺,邹静之等,我要是不读这本书,不知道邹静之爱看碟,装碟片还是一个黑色塑料袋装起来拎着走,包括兴安与格非见面之后,放弃了作为小说家的理想,可以说是格非终结了幻灭了他一个作家的小说梦,感触很深。”“这样的文学批评如今绝迹了,非常难得。”

“兴安是个善良的人,文艺青年的气息至今不变。如今‘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小儿科的代名词,但我们如果说能够守持一生,对兴安,都是来自他骨子里文艺青年的气质、少年心的状态,无论是写到绘画,弹钢琴,都是微妙很有味道的东西。”评论家,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是浙江网络文学重要推手,他从兴安的为人谈起,还戏谑调侃他:“这本书很有趣,经常出现‘惊喜’、‘惊讶’这类的词,你一个蒙古人回蒙古草原,有什么好好惊讶好惊喜的?他是个很人文的人,他爱大草原,民俗,风光,又想到当代蒙古生活的改变,体现了不在蒙古草原的蒙古之子,那种矛盾又着意平衡的姿态。”

“集子里,写人这部分,比如张洁这一篇很喜欢,张洁是一位文学女神,那封信一出来,张洁语言性格全都出来。经历越多的事情,善良越重要,你可能曾经善良,可能经历很多事情变得被蒙蔽,兴安的善良和他的文字一以贯之,是骨子里的。兴安保留了叶灵凤周作人这一路的书评书话传统。”

“兴安说他不是画马的人,在我看来,是用心血养马的人,他不是一个正式的写作者,但他和文学的关系,是用心学陪护的关系,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会超出很多人,其中发现很多重新焕发的意义。”评论家王侃再次谈到对兴安的理解。

“我喜欢这样的马——它不是用来被驯服的,它要与人类保持距离,它必须有野性,哪怕是被套上缰绳,它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世界。”分享会上,中学教师、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员段铁朗读了书中片段《我不是画马的人》。众人在露台上围观兴安为长卷作画写字的空当,段铁则被书吸引,一直端坐在位置上翻看这册散文集,“淡淡的文字如深深的湖水,广袤得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他说出一名读者的新鲜阅读感受。兴安就像他笔下的草原骏马,保持自己的世界。

“总之,无论如何,我依然热爱著文学。”在人生之路、艺术之路上寻找着他心中的原乡,兴安为自己的游走而欣慰。

兴安

号溪翁。文学艺术评论家、水墨艺术家、编审。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着有散文集《伴酒一生》《在碎片中寻找》以及评论等近百万字。主编有《中国当代乡土小说大系》(与白烨、舒楠)《九十年代中国小说佳作系列》《女性的狂欢: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选》《蔚蓝色天空下的黄金: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代表作品展示》(小说卷)等。少年时习画,近年开始水墨创作,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意大利贝纳通学术基金会、法国作家之家、巴黎艺术中心、古巴哈瓦那大学艺术学院等收藏。2018年7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白马照夜明 青山无古今:兴安水墨艺术展”。2020年1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举办“在碎片中寻找:兴安水墨艺术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