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文旅局倾心帮扶挂钩点

“十三五”以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脱贫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把文化和旅游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使命担当,全局127人结对帮扶592户建档立卡户,分别派出驻村工作队2支共10人支派往驻墨江县坝溜镇哈布孔村和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目前,经过五年的定点帮扶,2个帮扶点不仅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还全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为让定点帮扶取得成效,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审时度势,从规划制定、机制建立、资源整合、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发力,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非遗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开发、全域旅游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努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
提升基层组织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共建为抓手,积极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驻村队员以“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为中心,分析存在问题及困难,充分发动带领群众互帮互助,整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突出问题,带领群众投工投劳、自觉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使得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爱护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在芒景村,驻村干部对151户建档立卡户的住房进行了再次排查,并对其中部分住户房屋设施破旧、屋顶漏雨等存在的问题实施了补短板项目,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让农户自己动手对自家房屋进行了修缮,确保了全村151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部达到B级及以上。
“志智”双扶并重,才能脱贫摘帽
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文旅局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从思想上、方式上、技能上不同层面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以“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频频上演,通过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励贫困群众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经过哈布孔村驻村工作干部加大思想引导和动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得到了转变,村内劳动力就近、外出务工,哈布孔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季节性务工127人次,长期外出务工428人,全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种种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得干群纽带关系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据了解,在扶贫期间,市文旅局积极实施惠民工程,完善服务体系,为帮扶点争取项目资金380多万元,安排40余万元工作经费,先后到2个帮扶点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口帮扶找准“策”与“力”,产业扶贫是关键
在墨江县坝溜镇哈布孔村,全村756户农户以茶叶为主要产业发展内容,与7位致富带头人和1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将产业扶贫作为保障脱贫成效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找准优势主导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力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家庭至少参与1项在种养业等方面的增收项目,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使得贫困群众持续稳定的增收基础,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脱贫攻坚时期,市文旅局积极号召系统干部职工积极采购普洱市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协同普洱市旅游业协会,倡议各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积极向农户联系采购,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提升帮扶点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市文旅局结合帮扶点实际情况,于哈布孔村开展了以茶叶栽培管理、病虫防害及嫁接技术为内容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对改良当地茶叶品种,提高茶叶产量,预防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帮扶点群众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得到提升,实现了农村劳动就业增收渠道的多样化。
接下来,市文旅局将继续加大帮扶力度,激发内生动力,克服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困难,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及时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以脱贫为终点,以乡村振兴为起点,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有效激发要素活力,不断培育壮大产业,竭力巩固脱贫成果,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南网记者 郭丽 通讯员 戴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