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牵手”助振兴!梅州梅县区推动“万企帮万村”工作走深走实

夜幕降临,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没有像过去那样遁入漆黑的夜色中,月光如水,华灯璀璨,在“客都人家”的光影映照下,村庄宛如一个“不夜城”。
图片
全球首个以客家文化为载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客都人家”首次亮灯。 何森垚 摄
72岁的村民伍万基近半年来每天晚饭后都会外出散步,谈起村子的变化,他仍连连感叹“不敢相信”。
企业帮扶,项目落户,是红光村蝶变的开始。2018年以来,红光村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契机,与上海翼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形成结对帮扶。省级重点项目“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客都人家”)落户建设带动周边环境、基础设施改善,为村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梅县区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有161家企业与该区355个行政村形成结对帮扶,据不完全统计,各项帮扶资金累计达3.29亿元。
迅速行动
万企帮万村走出振兴新路
秋高气爽,漫步在梅县区梅西镇幸福村整洁宽敞的主村道上,甚是惬意。再往里走,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到村里的幸福公园散步或休闲健身。喷泉、草坪、凉亭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的气息。
图片
村民们在幸福公园里散步。受访者供图
“村里就有那么大的公园,休闲带娃都很好,不比城里差!”对于幸福村村民李小华来说,幸福是具象的:家门口就有钱挣,休闲娱乐有公园。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万企帮万村”号召,帮助幸福村提升人居环境,设立扶贫车间,先后捐资帮助梅西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以及幸福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为优秀师生、贫困学子发放奖教学金。
在企业帮扶下,幸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县道020线幸福村段和幸福村村道完成了改造升级,幸福公园、文体活动中心等休闲活动场所也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如今,村庄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
“村里地势低洼,以前农田里逢雨必淹,一下雨村里全是水塘。”溪联村村“两委”干部张怀良告诉笔者,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为生,但零散的种植方式不具竞争力不说,雨季时农户连抽水机的费用也难以负担。
图片
梅州稻丰实业有限公司与溪联村形成结对帮扶,大力推进“稻鱼共生”特色产业项目。袁群华 摄
2015年起,梅州稻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丰公司”)在溪联村建立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村企联手,共同推进“稻鱼共生”特色产业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围绕“稻鱼共生”示范基地,该村按照3A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整合涉农资金和企业资金,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补齐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短板。
在企业支持下,村里建起了大气美观的观景大道、田间步道、滨水休闲栈道等休闲区域,搭建了集农耕文化、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平台,2019年建成后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带动农业增效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晚稻收割完之后,稻丰公司还会在田里种上格桑花,等到春节时就会盛开,游客大老远都要来打卡的美景,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而且免收门票!”张怀良说。
万企帮万村,村村换新颜。梅县区高度重视“万企帮万村”工作,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将“万企帮万村”工作列入梅县区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61家企业结对帮扶355个行政村,据不完全统计,各项帮扶累计投入3.29亿元。
因地制宜
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秋茶飘香季,茶农采摘忙。步入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景区,茶山间云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茶香。
在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景区不仅是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也是当地企业结对帮扶乡村的成功实践。据长教村党总支书记叶华波介绍,长教村过去贫穷落后,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也基本靠耕田为生。
1995年,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丽华集团”)响应政府号召,以青山绿水为本,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禀赋,在长教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建设了集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旅游度假于一体的雁南飞茶田景区,并将其成功打造为梅州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
随后,宝丽华集团在2012年又打造了桥溪古韵景区,大力发展茶叶和旅游产业,成功推动荒山变茶田、林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旅游区。
图片
游客在雁南飞景区内享受假日时光。黄怡菲 摄
如今,走进景区所在的雁洋镇长教村,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树环绕村庄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一条条平整宽阔的道路蜿蜒至家家户户,再难与20多年前的穷乡僻壤联系起来。
25年间,宝丽华集团结对帮扶长教村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当地的“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995年的3000元增至2019年的3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500元增至3.6万元。
企业结对帮扶,产业振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方面,梅县区的做法可圈可点。
2018年来,丙村镇红光村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契机,与上海翼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形成结对帮扶,并依托该村毗邻梅江河这一生态优势,引进全球首个以客家文化为载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客都人家”项目。
通过核心文旅产业建设,周边配套建设万里碧道、滨江公路、市政道路、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学校等10个项目,串“珠”成“链”,辐射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据悉,“客都人家”建成后,将填补梅州夜游市场的空白,为梅州文旅市场、经济复苏带来新鲜血液。在红光村锦江北路开店数十年的村民温向强对此十分期待:“从我的微信收款列表里就能看出我们这里有多热闹,每天都有新的客户,相信开业以后,我们的生意也会更红火。”
类似的成功实践,在梅县区还有很多。
业内人士认为,帮助农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是梅县区在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的一种有效探索,能更好地增强农村抗击贫困的“造血能力”,确保其脱贫后不返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力度
村企携手发展乡村新业态
“客都人家”项目的落成,不仅带旺了人气,改善了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将为周边群众提供广阔的创业就业的平台,预计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丙村镇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温友昭介绍,随着项目入驻,本地产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未来,村民或许将一改以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文旅产业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带动村民增收,多元化的岗位选择能够增强年轻人对于回乡就业的渴望。
在梅县区松口镇,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金柚公司”)发挥金柚产业优势,带动松口镇到车村、石盘村群众发展柚果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种植技术、肥料方面,企业都会提供帮助,跟着他们的指导来管理柚子,品质都很不错。”松口镇到车村柚农李庆宏说。
据了解,李庆宏家很早就开始种植柚子,但由于管理水平低,产量和产值都不理想。近年来,在李金柚公司的帮扶下,他种植的柚子品质越来越好,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约提升了十多万元。
图片
梅县蜜柚。
在松口镇,还有上千户村民在该公司的帮扶和带动下实现增收。近年来,李金柚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主动参与“精准扶贫”,通过“公司+村委+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实现金柚提质增效。
该公司还充分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平台,发展以梅州柚幼果为原材料提取柚苷的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柚子生产加工需要人手时,我就会过来这里工作,一天的工资有120元左右。”松口镇到车村村民李增强说。
在雁洋镇长教村,宝丽华集团通过吸收村民就业、租赁土地收益、产业利润分红等途径增加村民收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间接增加岗位800多个,实现村中劳动力100%就业,带动村民人均增收95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宝丽华集团积极支持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筹资1.1亿元建设长教农民新村,完善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环村公路、医疗所、自来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立了老人福利金和学生奖学金制度,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250元福利金并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
对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长教村学子,宝丽华集团给予每人每年1000—15000元的奖学金,同时设立4800万元公益基金,每年约260万的收益全部用于村民福利支出,帮助该村实现幼有所学、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
今年下半年,梅县区工商联再次对全区工商联常执委以上企业和各商会发出帮扶号召,邀请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帮扶挂村行动,加强帮扶对接和政策扶持,实现村企合作共赢,发展乡村新业态,争取到2020年年底帮扶签约企业达到200家。
原标题:
村企结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梅县区推动“万企帮万村”工作走深走实,161家企业共结对帮扶355个行政村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记者】何苑妮
【通讯员】刘洪桥 曾健锋 冯森达
【作者】 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