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鹿坠落—我们应该从俄米-24P武装直升机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前段时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刚刚消停,没想到又起波澜。11月9日夜间,俄军一架米-24P武装直升机在亚阿边境被阿军用防空导弹击落,两名机组人员死亡。阿方对此的解释是,俄军米-24在夜间低空飞行,且不在防空雷达探测区内,俄军的直升机此前也没有在该地区活动,阿军在高度戒备的情况下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将其击落。
图片
事件并不复杂,一架雌鹿被击落而已,但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仅是从技术上还是战术战法上都要有所变革。
图片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米-24雌鹿直升机的发展史。米-24是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研制的一型武装直升机,该型直升机的主要特点是除了为己方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清除各种障碍以外,还可以载8-10名士兵。
图片
苏军对武装直升机的运用方法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雌鹿的悬停性能比较差,它基本不会以悬停观瞄偷袭打击这种典型的西方直升机战法来操作。它的战术是跟固定翼飞机类似的高速掠袭加盘旋攻击。按照设想,雌鹿以低空高速的方式扑向敌阵地,打上一波机炮和火箭弹,卸载步兵继续配合地面部队实行清剿。
图片
后来经过阿富汗战争的考验,事实证明,用武装直升机运兵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不如专门执行战斗任务,把运输的任务交给米-8直升机。为此,苏军把苏-25攻击机使用的GSh-30-2双联30毫米机炮搬上雌鹿,打完之后一边甩干扰弹一边撤离战场。但该机炮的最大后坐力接近8吨,开火时甚至会让机头向下移动,雌鹿只选择点射且开火时机身会微微下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图片
这种装备双联30毫米机炮的米-24被称为米-24P。此次被阿塞拜疆击落的就是原装米-24P(编号RF-91855),后期没有任何的升级,说不定还是在苏联解体以前就出厂了的。从社交媒体公布的视频看,这架米-24P单机出动,是被便携式防空导弹迎头击落。按道理讲,飞行员应该能看到导弹并释放干扰弹进行反制,但直升机并没有释放干扰弹。或许机上根本就没有装填干扰弹,还有可能是夜航疲劳,根本没来得及反应。
图片
另外,以往俄军出动雌鹿都是以双机编队为主,高速掠向任务区域,在战区上空边盘旋边以长间隔发射干扰弹。一架俯冲发起攻击时,另一架在高空则作为观测机。前机攻击完毕爬升进入盘旋航线作为观测机,后机则发动攻击,然后这样持续交替。本次,俄军只出动了1架雌鹿,在冲突区域且是夜间,不知道俄军是怎么想的。
图片
本次事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在的战场环境已非阿富汗战争那个时期,对付直升机的手段多得很,直升机一起飞就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即使运输直升机也要安装雷达告警、导弹来袭告警装置和干扰弹发射器。令人欣慰的是,我军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国内进口的米171已经进行改装,安装激光告警、紫外线告警,热诱弹发射器,但还有大量运输直升机在裸奔。陆航也经常组织跨昼夜的飞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跨昼夜飞行能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