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供电局:百舸争流千帆竞 电足效优百业兴

安顺平坝供电局工作人员仔细了解华兴玻璃厂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询问其是否有供用电方面的需求。谭镇林 摄

九万里风鹏正举。

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越长空,一盏盏灯火照耀城乡......责任在肩、初心如磐,日夜兼程、行稳致远。

“十三五”期间,安顺供电局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勇做安顺能源工业主力军,勇做改革和创新的开拓者,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供电服务得到大幅提升,脱贫攻坚获得喜人成果,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黔中崛起”和建设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聚力强电网 供电更高效

相较“十二五”末,安顺电网供电可靠率99.8%,同比提升0.59%;综合电压合格率99.38%,同比提升0.89%;户均配变容量2.19千伏安,同比提升0.5千伏安。

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安顺供电局“十三五”期间投入20.18亿元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成果。

2020年4月9日,投资935万元的紫云县35千伏宗地变电站二期工程建成投运;2020年4月30日,总投资1365万元的紫云县35千伏大坝变电站建成投运......在贵州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紫云县,安顺供电局“十三五”期间投入4.43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网升级改造,投资力度超过南方电网公司对同等经济条件县区投资水平的4倍。

“2020年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我们以全员、全过程‘人盯人’的过程管控,加快剩余855个脱贫攻坚用电项目建设,最终历时92个昼夜于5月23日全部竣工,提前7天完成既定作战任务。”电力扶贫工作专班成员、安顺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配网专责王大龙说道。

2020年夏,随着用电高峰的到来,为保障安顺市平坝区夏云工业园区320余户企业客户用电稳定,安顺供电局采用带电作业方式对园区的两条10千伏配电线路进行“升级”,加装双向导流开关。

带电作业进行时,距离作业点不到500米的贵州富强科技包装有限公司的22条生产线和150台生产设备未受到任何影响,正开足马力、火速生产。

“采用带电作业方式对线路进行维护,我觉得是很好的措施,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该公司人事总监马英俊介绍,富强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次性用品生产企业,目前车间均为流水线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供电哪怕只出现一两秒的闪停,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孟夏时节,严召波与洛麦村“断指”养蜂人张小强一起收集100箱蜂箱的蜂蜜。谭镇林 摄

安顺供电局生技部总经理徐小东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大力探索和拓展带电作业方式和类型,不断扩大带电作业范围,实现带电作业多类型、多地形全覆盖。截至2020年10月,安顺网区配网不停电作业化率达到72.95%。”

1号主变大修、500千伏断路器增容改造、融冰装置改造......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枢纽变电站的500千伏安顺变电站,担任着“黔电送粤”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期间,500千伏安顺变电站实现“零失误、零差错、零事故”运行。截至2019年底,共计向广东地区输送电量456亿千瓦时,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

此外,安顺供电局通过改造升级顶云、紫云等220千伏变电站,为全额消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创造条件。截至2019年底,安顺电网共调度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1279.17兆瓦,其中2019年全年消纳清洁能源10.98亿千瓦时,较2015年的8.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

5年来,安顺电网网架结构由小变大,供电能力由弱变强,新建和改造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29座,新增35千伏和110千伏输电线路187.24公里,变电站规模、变电容量、线路规模较2015年末分别提升1.48倍、1.16倍、1.08倍,供电效率成倍增长。

多措优服务 “获得感”更强

“您扫描宣传页上的这个二维码,绑定手机号加入‘指尖上的营业厅’,便可随时随地进行用电业务线上办理。”2020年疫情期间,安顺平坝供电局夏云供电所片区客户经理林显斌对夏云工业园区各复工复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道。

除了搭建个性化“指尖上的营业厅”等手机APP,客户还可通过微信、支付宝、多彩宝、政务网等线上服务平台,轻松实现“办电用电,指尖办理”。

自2016年以来,安顺供电局以片区客户经理网格化线下管理和多维度线上用电办理的服务模式,形成“线上 线下”互联互通,着力打通客户用电“最后一公里”。

“用电便捷是基础,用电舒心是目标。”为此,安顺供电局紧紧围绕“获得电力”指标,全面推广“三零”服务、“三省”服务,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做到“零收费、降成本、强增值”,加快推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进程,形成“贵人服务·安e电”供电服务品牌。

今年1月,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安顺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第3条垃圾回收焚烧线实现并网发电,年总发电量超1亿度,比计划提前5个月完成。

今年5月,紫云县新民村村委副主任班继船的林下鸡养殖“烦心事”得以解决,安顺紫云供电局仅用时6天便为养殖场架设电杆24基、绝缘导线1.84公里、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费用全免。

办电时间缩短、办电成本减少的背后,是安顺供电局全面推广“三零”服务、“三省”服务的成果。截至2020年9月,全市低压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间1.1天,低压非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间1.57天,高压单电源客户平均接电时间31.66天,高压双电源平均接电时间47.72天,四类客户接电时间均优于国家及贵州电网公司要求,且线上报装率达到99%。

今年夏秋两季,安顺市旧州古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汇聚民宿、特色餐馆、家庭作坊等,旅游热迅速“升温”。为此,安顺市郊供电局通过筛查客户用电信息、开通小微企业绿色服务通道,积极落实电费优惠政策,为古镇小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64万元。

自2018以来,安顺供电局通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降低工商业电价政策部署,持续深化电力市场交易,精准做好业扩界面延伸,累计减轻企业客户用电成本约11.55亿元,有效助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泰山不辞壤土,江河不逆细流。“十三五”期间,安顺供电局从客户服务“小事”入手,服务成效显著,电力营商环境大幅增强,人民群众电力“获得感”持续提升。自2017年以来,安顺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的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列。

扶产又驻村 脱贫结硕果

紫云,寓意紫气祥云,但却处于麻山腹地,大小山脉纵横交错,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贫穷像《西游记》中妖精手里的“捆仙锁”,群众越想挣脱,就越被它紧紧束缚。

变化出现在2015年。随着贵州电网公司与紫云县签订整县帮扶协议,一个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的结对帮扶领导小组应运而生,制定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

然而,如何让扶贫措施和扶贫项目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却成了紧要难题。

施工队在紫云县同心村的大山深处架设电线。谭镇林 摄

为此,安顺供电局派出粟林、李敬、王源、严召波、崔亚华、罗兴国、尹忠望共7名扶贫干部组成“扶贫兄弟连”,开始长达5年的定点扶贫,从党建先锋路、电力强基路、定点示范路、产业致富路、公益助力路5个方面精准施策,形成了“五路并举·电亮紫云”的帮扶模式。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安顺供电局驻紫云县洛麦村第一书记严召波将全村38名党员按年龄结构、住所远近、技能特长等分门别类,组建形成政策宣传有党员、技术指导有党员、工作协调有党员、民风监督有党员的新时代“四有党支部”,着重解决思想发展问题。

截至目前,通过支部带动在全村累计培养致富带头人15名、发展党员6名,“四有党支部”管理模式得到紫云县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学习。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机器轰鸣。位于猫营镇电力特色工业园内的紫云黔冠公司电杆厂生产车间一片繁忙,120名工人通过压弯、绑扎、切割、电焊、蒸养、打磨等工序,不到一个小时,就制造完成一根“扶贫电杆”。

电杆为何能扶贫?原因在于电杆厂盘活了周边经济,有效拉动水泥生产、钢筋生产、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采用“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对37户以“特惠贷”入股的贫困户完成固定年6%的分红。截至目前,累计分红22.2万元。

此外,每卖出1根新型电杆便捐赠30元成立“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实施教育扶贫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自2017年建成投运以来,电杆厂累计实现产值1.992亿元,增加地方税收603万元,捐赠专项帮扶资金100余万元,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60人,充分彰显了电网企业扶贫优势。

除了电力特色产业,安顺供电局扶贫干部还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

在定点扶贫的洛麦村,建起了年出栏生猪2000头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在定点扶贫的新塘村,建起了1万余只规模的肉兔养殖基地;在定点扶贫的小寨关村,建成了占地1000余亩的油茶种植基地;在结对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四大寨乡,建起了390余亩龙须菜种植基地......形成“一村一主导产业”。

产业有了,如何销售产品?为此,安顺供电局成立注册“黔电菜园”电商,通过“1 3”(1个公司 3个销售平台)消费模式,累计代销紫云县农产品543.21万元,“1 3”消费扶贫入选贵州省消费扶贫典型案例。

五路并举,效果突出;三级联动,效率叠加。

5年来,安顺供电局累计投入4.43亿元电网建设资金,紫云农村电网“两率一户”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建成电力特色工业园和农业循环生态产业园,实现年产值1.2亿元;投入2031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定点扶贫的“一镇三村”(板当镇洛麦村、新塘村、小寨关村)提前1年脱贫出列;紫云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20.46%下降到2019年的3.58%。

无愧麻山,思路一变天地宽。

紫云,从希望的东方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脱贫“紫气”。(谭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