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绘就教育脱贫新画卷

11月18日,在安徽铜陵郊区周潭镇第二幼儿园教室里,来自当地农村的小班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手指操”;在户外活动课上,中班的孩子们有的开心地玩着滑梯,有的正在进行滚环游戏……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和堆满笑容的脸庞已成为铜陵乡村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据了解,铜陵市郊区周潭镇第二幼儿园通过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改扩建而成的幼儿园,该幼儿园位于远离城市的周潭镇凤凰村,由一所闲置小学改扩建而成,今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有96名当地农村孩子入园。

2016年以来,铜陵市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实施提升工程,乡村学校校容校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140所薄弱学校陆续完成“改薄”,原本破旧的校园焕然一新,标准的塑胶化操场成了学生们的乐园。

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铜陵市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认真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全市140所薄弱学校的171个土建类工程项目投入资金7330万元,改造校舍、运动场面积16.155万平方米,围墙1880千米,护坡6999立方米。同时,该市积极安排电化教育设备经费2767万元,为枞阳县93所义务教育学校购置图书2.1338万册,为农村孩子的阅读需求提供可靠保障;在枞阳县、郊区已完成14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购置计算机等教学设备2.4929万台(套、件),到2022年将实现农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覆盖”,实现全市智慧校园建设“加速度” ,为农村学校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2017年1月,该市枞阳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认定,综合评估达标率100%,该县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2018年底前该县已全部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2018年以来,在枞阳县、郊区三镇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5所,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改扩建 24所公办园,新增学位4750 个。今年,铜陵市继续把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列为教育民生工程来抓,继续向农村倾斜,新建改建的9所公办幼儿园,大部分位于农村地区。 铜陵市教育主管部门实施该市枞阳县、郊区38所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同时,在枞阳县、郊区三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所,已经全部完工,包括周潭镇第二幼儿园在内的2所改扩建幼儿园已于9月份完成招生,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铜陵市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师训工程、关爱工程、帮扶工程和控辍保学工程,多方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合力,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该市充分发挥市区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密集开展教育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城区45所学校、9个“名师工作室”与枞阳县薄弱学校“结对子”、“搭班子”;统筹安排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2020年,该市就通过政策扶持,对乡村教师单独切块分配指标进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该市枞阳县165人获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全市比例35%,为振兴乡村教育奠定了坚实根基。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三年来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从枞阳县录取125名学生,毕业后按照定向培养协议占编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

该市通过关爱工程和帮扶工程,确保贫困学子“不掉队”。截至今年5月底发放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961.34万元,覆盖学生11.0152万人,发放生活补助257.47万元,覆盖8467名学生;发放各级各类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补助559.8131万元,覆盖9362人次;免除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杂费247.93万元,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585人,做到教育资助“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该市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残疾重症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残疾重症儿童享受“送教上门”待遇,并充分利用“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工作机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2016年以来,铜陵市共投入资助资金3294.04万元,覆盖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含中职生)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689万人次。

同时,该市还实施控辍保学工程,对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因地因人“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精准施策,确保失辍学学生存量不反复、增量不发生。在今年疫情“线上教学”期间,铜陵市对排查出无法满足在线学习条件的1821名困难学生家庭,实行县(区)、学校“双包保”,实现线上教学“一个都不少”,受教路上“不落下一人”。(中国教育新闻网特约通讯员 徐小波)

作者: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