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殷殷驻村情——记中国银保监会援疆驻村干部邵祥理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周礼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22期
2020年5月14日清晨,在克青孜村村委会食堂里,邵祥理像往常一样,跟几位驻村队员和村干部们正在吃早餐。外面的大喇叭正在播放央广新闻节目,将北京的声音传向这座南疆边境的村落。
“开完今天的派工会,我就要结束驻村回乌鲁木齐了,请你们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临走的最后时刻,邵祥理不得不把这个“隐藏”了多时的消息告诉自己朝夕相伴的“战友”。
但邵书记要离开的消息还是迅速传开了,村民们很快从四面八方涌到村委会大院。有的人带着干果,有的人拿着馕,有的人则含泪抱着邵祥理……
对于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村居们真舍不得他走啊!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唯一参加“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的援疆干部,两年半来,邵祥理把自己所有援疆津贴、驻村补贴以及部分工资近20万元拿出来捐资助学和扶危济困,争取资金为村里新修硬化道路10公里,建设产业项目6个,引导发展个体户20余户。在邵祥理率领的驻村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克青孜村甩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邵祥理,一一与村民握手告别,仅拿了两个馕和一束花,以慰乡亲们那份深情厚谊。望着渐渐远逝的村庄,这位近一米八的黑壮汉子终于忍不住泪如泉涌……
心中牢记“两不愁三保障”
克青孜村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村庄。全村624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375户,贫困发生率超过60%,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2018年1月,邵祥理主动请缨,作为援疆驻村干部来到克青孜村担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做好“访惠聚”工作的基础上,率领全村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解决好贫困户住房问题,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重要环节。驻村伊始,邵祥理发现村里还有很多贫困户住的是危房。如何让他们住上安全的房屋,成了邵祥理心头的牵挂。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他确定了原址重建、易地搬迁、集中连片“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2018年8月,克青孜村正逢瓜果飘香的丰收时节。邵祥理却顾不上品尝香甜的瓜果,他为动员村子里最后一个易地搬迁户乔迁新居再次来到了左日古丽老妈妈家,此前他已经登门20多次了。邵祥理说:“左日古丽老妈妈,政府已经在阿图什市边上给你们家免费建好新房,生活条件比这里好多了,你们就赶紧搬新居吧!”
“我的大儿子在外面的餐馆打工,工钱还没要回来,我不走。”老人倔强地回答。
邵祥理爽快地答道:“我来给你要,要不到算我的。”
“新房那边接送孙子上下学不方便,我需要一辆电动三轮车。”老人又提出新的要求。
听到这里,邵祥理突然感觉头发晕。他知道是连日劳累,自己的低血糖病发作了。他赶紧从院儿里揪了一把葡萄直接塞进嘴里,同时连忙答应老人的请求:“我给你买辆三轮车,下午就送过来。”
面对邵祥理的真诚和善良,老人终被感动了,同意搬到新房。按照政策,易地搬迁户入住新居,就要把老宅子拆除,实现复垦复绿。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邵祥理又亲自上阵,带领几个驻村队员,花了两天时间,把旧房子拆除,又平整了院落,为下步复垦复绿做好准备。
为了尽量使安居房工程得到村民的支持,驻村工作队在邵祥理的带领下逐一入户察民情听民声,据此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将补助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该村完成了74户原址重建、121户搬进集中连片安居房、26户易地搬迁的工作目标,贫困户住房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长期以来,克青孜村村民们饮用的是通过压水井抽取的地下水,碱性很大,水质浑浊。村民刚刚搬进新房,邵祥理又忙着申请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将自来水从附近的城市管网接到村里。世世代代饮用地下井水的村民们终于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民的住房和饮水问题解决了,邵祥理又开始考虑给克青孜村办另一件大事——修路。为了使申报计划周密翔实,邵祥理拿着手机导航用自己的双脚仔细丈量村里每一条羊肠小道,并绘出数据精准的地图提交给交通部门。最终,邵祥理顺利地为村里争取到10公里的“村村通”项目。如今的克青孜村,水泥路已经直通农户门口,村民终于告别了昔日尘土飞扬的土路。
发展产业稳就业
克青孜村有个酸奶疙瘩加工作坊。多年来,村民肉孜买买提子承父业经营这个家庭小作坊,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
一天,邵祥理找到肉孜买买提,对他说:“你们家的酸奶远近闻名,为什么不把规模做大呢?”肉孜买买提挠着头答道:“扩大生产酸奶卖给谁呢?再说我也没有那个资金实力。”邵祥理开导他:“现在国家鼓励脱贫致富,你应当把家传的好手艺发扬光大。我们给你资金支持,帮你开拓市场,你考虑考虑吧。”
肉孜买买提回到家,和妻子商量后,第二天便找到邵祥理:“我们听您的!”面对这份信任,邵祥理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毕竟,对一个贫困农村家庭来说,投资几百万元建厂扩产不是一件小事,即使对克青孜村而言也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情。邵祥理带领驻村队员,一项项了解各项申办流程,一趟趟跑到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逐一办理土地使用证、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银行贷款,积累起来的书面材料足有几十厘米厚。但就在项目顺利推进之际,肉孜买买提突然打了退堂鼓,他找到邵祥理说:“项目投资300多万元,如果土地使用证只能使用个十年八年,到时候恐怕连本都收不回来。”面对肉孜买买提的疑虑,邵祥理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帮他签订了20年的村集体土地使用协议,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克青孜村有史以来第一家规模化酸奶加工厂成立了。由于肉孜买买提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他制作的酸奶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每天产量高达20吨。为了确保充足的奶源,肉孜买买提还在阿图什周边建立了4个牛奶收购点。酸奶加工厂不仅解决了本村奶农的销售问题,为克青孜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奶牛饲养户的销售。走上富裕路的肉孜买买提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还要到乌鲁木齐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开拓网络销售新途径,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邵祥理率领大家在克青孜村一共发展了6个经营项目,其中包括袜子厂、服装厂、打馕合作社以及养殖合作社。正如邵祥理所言:“村民脱贫只能靠就业,一人就业往往最终能帮助全家脱贫。”除了支持“大项目”,邵祥理还帮助村民发展个体工商户。他刚到村里时,村民经商的很少。经过积极鼓励和引导,现在村里个体户已经有几十户,有的在村里开缝纫店,有的在阿图什开五金店,甚至还有南下义乌做服装贸易的。
村民合力力原来在阿图什打零工,妻子和弟弟都是残疾人,全家都依靠他微薄的收入养活,日子过得十分窘迫。2019年7月,合力力鼓起勇气主动找邵祥理说:“邵书记,能不能帮我在阿图什开个五金店?”邵祥理说:“好啊,我全力支持你!”邵祥理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援疆补贴中拿出5000元资助他开店,还帮他申请了扶贫贷款。如今,合力力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帮助解决了当地5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扶贫的根本在于扶智
一声“邵爸爸”,喊出了阿依夏对邵祥理的最真挚的亲情:“邵书记对我们一家比亲人还亲,后来我就情不自禁叫他爸爸。”阿依夏改口的事情还得从2019年她刚上大学时的一次聚餐说起。当时邵祥理正好回北京探亲,他约了几个朋友,把刚刚从克青孜村考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阿依夏请出来吃饭。邵祥理一一给她介绍自己朋友:“这是阿姨,这是伯伯,这是叔叔……”轮到他自己时,阿依夏脱口而出:“您就是邵爸爸!”阿依夏出生在克青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兄妹四人,父母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的老大,阿依夏不仅帮助父母操持家务,而且勤奋好学,最后被选拔到北京一所内高班上高中。2019年7月,阿依夏考上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邵祥理提议村委会用他多方筹措的捐赠资金奖励克青孜村“金榜题名”的学生: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4000元,大专3000元。
在阿依夏赴北京上大学的前一天晚上,邵祥理和几位驻村工作队员又来到她家里,看看她还有什么困难。邵祥理嘱咐她:“到学校以后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毕业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有用的人!”
邵祥理心中一直惦记阿依夏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对阿依夏说:“上大学花费大,你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在学校缺钱一定要开口告诉我,不要害羞。”2019年11月,教育部门出台一项优惠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给予每年6000元的补助。但阿依夏并不知情,是邵祥理告诉了她并给她办理相关手续申请到了这笔资助。2020年寒假,为了减轻她的经济压力,邵祥理特意安排阿依夏到村委会勤工俭学,让她获得了1500元的劳务费以补贴家用。
其实,克青孜村像阿依夏这样得到邵祥理帮助的学生还有很多。邵祥理深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驻村期间,邵祥理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扶贫一定要扶到根子上,村民脱贫的关键在教育。我们一定要从孩子抓起!”驻村期间,邵祥理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关系,甚至自掏腰包,为学校硬化了路面、装修了教室、铺了地板砖、购置了春夏秋冬四季校服、配备了电脑、购买了新的桌椅……邵祥理还分三批共组织70多名孩子到北京或者上海参观游学。每逢六一儿童节,邵祥理都会到学校跟孩子们一起过儿童节。在孩子们心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人——邵爸爸!
有的孩子缺学习用品,就会直接跑到村委会找邵祥理:“邵爸爸,我没有笔和本了。”邵书记便立刻带着孩子们去市里购买。克青孜村小学支部书记张丽萍对记者说:“邵书记帮助学生的事他从来不张扬,都是孩子们告诉老师后我们才知道。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邵爸爸,老师们也都像对亲哥哥一样敬重他。”
近年来,克青孜村人见证了村里小学发生的巨大变化。张丽萍欣喜地说:“以前我们的教学成绩在全市排名20多位。邵书记来了这两年,特别重视教育,每周都会来学校听课,与老师交流教学工作,帮助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在邵书记的大力帮助督促下,我们学校的排名稳步提升,今年暑假期末考试,孩子们的成绩更是名列全市农村小学第一!”
今年5月14日,学校师生得知邵祥理即将离开克青孜村回乌鲁木齐工作,他们不约而同跑到校门口的公路两旁,依依不舍地向他道别。车子路过校门口时,邵祥理从车上下来。孩子一起涌了上来,紧紧抱着“邵爸爸”,大人孩子顿时哭成了一片……
古道热肠情谊真
2020年春节期间,邵祥理的夫人白庆华专程从北京赶到克青孜村里陪他过年。她特意做一个“测试”,对几位村民说:“过完年祥理就要跟我一起回北京了。”一位老妈妈听后,立即哭着对白庆华说:“邵书记可是我们全村的主心骨,他要不在,村里的事情谁来管啊?他千万不能走!”白庆华赶紧安抚老人:“对不起,我是逗你们的,他不会走,就在克青孜村扎根了!”
村委会主任力提甫江说:“邵书记对村民们的帮助太多了。村民得了疑难杂症,他带着去北京治病;贫困户生活有困难,他就为他们买米、面、油;谁家有婚丧嫁娶,他都一定要参加并随上一份礼金。”村妇联主席沙迪提古丽说:“邵书记是个能人,他来了以后,村里发展变化很快,我们每个人都感激他!”正如驻村队员杨景皓所说:“跟着邵书记干,我们有劲头,村民有盼头。”
今年1月份,邵祥理可能要离开克青孜的消息在村民们中间传开。有天凌晨1点多,忙完一天工作的邵祥理回到宿舍,发现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小爸爸收”。里面一张作业纸上,是一段稚嫩的字迹:“亲爱的小爸爸,您好!我是克青孜村的热伊麦。今天听大人们在议论,说您就要离开我们村了,所以鼓足勇气给您写信说几句一直埋在我心底的话。首先,请允许我叫您小爸爸。因为您早就知道,在我三岁时,我爸爸妈妈就去世了。2018年6月,12岁的我来到了克青孜村,随姨妈一家生活。记得第一次见到您的时候,是我因病正要去乌鲁木齐市做手术的前几天。您到我们家来了解治疗方面遇到的困难,您像亲人般的关怀,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激动。从那天开始,您就成了我的偶像。在住院期间,我从哥哥的手机查阅了您的资料,得知您的各种优秀事迹,更为认识您而感到骄傲。我向你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将来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并且有爱心的人,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对我们一家的照顾和帮助——您的女儿热伊麦。”
后 记
今年43岁的邵祥理出身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曾是村里的老支书。父亲早早地为他设计了一条人生路径:初中毕业后去参军,然后回村里为村民服务。然而,邵祥理却“偏离”了父亲的规划。高中毕业后,邵祥理考上了大学,并于2007年进入原中国保监会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机关干部”。2017年8月,邵祥理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赴乌鲁木齐工作。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参加“访惠聚”项目,到偏远的克青孜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成为援疆干部中唯一的“驻村人”。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二十年后邵祥理竟然真的像父亲当年希望的那样当上了一名“村官”——不是本村,而是遥远的南疆维吾尔民族贫困农村。驻村前夕,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邵祥理:“你是农民的儿子,到村里就要说村里话,吃农家饭,穿农家衣,干农家活。”
邵祥理谨记着父亲的教诲,以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驻村两年时间,邵祥理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实现了188户、1098人稳定脱贫,相继通过市、州和自治区脱贫攻坚验收,从此克青孜村彻底甩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援疆驻村期间,邵祥理先后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奖项和称号,并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记二等功。邵祥理以满腔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扶贫诗篇,成为践行金融扶贫的时代楷模。■
(责任编辑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