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港: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跑出县域治理“加速度”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专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做好新时代党建引领县域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区作为党的基层基础,县域城市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辽宁省东港市紧扣新时代县域城市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县域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建立了“一轴三联三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轴,即以市、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四级联席会议为“轴心”的上下联通机制;三联,即以社区联建、小区联治、楼栋联管为切入点的“三个联合”区域联动机制;三进,即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在职党员深入城市基层的“三方进入”协调助力机制。通过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县域城市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建强“动力轴心”
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核心纽带作用
长期以来,县级党委牵头谋划城市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强,推动党建工作与城市基层治理融合不够,各级基层党组织对城市“大党建”概念理解不到位,习惯各转各的,没有形成协调联动的整体合力。针对这一问题,东港市坚持从整体上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建立了市、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抓城市党建和基层治理责任。通过党组织这一核心,把互不隶属、互不关联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机组织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联动体系,真正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集成效应;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有效发挥了市级“指挥部”、街道“操盘手”、社区“主攻手”、小区“好抓手”作用,搭起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动力主轴”。同时,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广泛吸纳110余名各领域党组织负责人作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有了各级党组织的统筹领导,很多疑难问题不再裹足于因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而难以推动的各自为政障碍,陆续得到解决。截至目前,东港市社区以上层面联席会议已累计召开100余次,共商议解决党的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维修等议题450余件。
推行“三个联合”
完善多元一体化参与的协同融合体系
随着县域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发挥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途径,是当下城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图片
东港市向阳社区召开民主协商共建议事联席会。
近年来,东港市主动突破体制壁垒限制、打破城市党建封闭运行模式,聚焦做好“拆墙、搭桥”文章,积极引导新兴领域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构建起以社区联合共建为引领、小区联合共治为主体、楼栋联合共管为补充的“三个联合”多元一体化党建工作架构。东港市采取打造“共建共治共管协同体”、制定共建责任清单等形式,从组织架构上打开了社区和新兴领域联系沟通的渠道,既盘活了党建资源,又实现了信息共通、治理共推、服务共享,使得新兴领域党建的“外溢”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和放大,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参与、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架构。截至目前,全市共创设社区共建协同体、小区共治协同体以及楼栋共管协同体285个,累计为民办实事1300余件。比如,针对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新兴街道碧海社区通过借助律师事务所资源,建立“港仁之家”人民调解工作站,将调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做实“三方进入”
建立资源下沉式的上下联动机制
相较社区而言,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集中、干部集中、人才集中、执政资源集中的特点和优势明显,在县域城市基层治理中上下资源分配、管理服务的“倒金字塔式”分布问题普遍存在。为最大限度地推动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转化为社区的发展资源,打破街道社区与驻街区单位“联谊式”“走读式”共建状态,东港市采取市级领导带头进、市直部门牵头进、在职党员普遍进的“三方进入”方式,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让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基层汇聚,让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有资源、有帮手、有底气。
东港市所有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要深入社区走访调研1次,达到高位推动工作落实、直插基层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机关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共建共促”以及“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带着感情进、带着责任进、带着任务进。目前,全市共有93家市直部门、117个机关党支部分别与社区和小区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2400多名在职党员定期深入社区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市直部门党组织的力量不断释放,广泛开展入户排查、站岗值班、宣传教育等,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在社区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创新“四单办结”
打造精细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市社区内部构成日趋复杂,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社区自身配备的工作力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需求。只有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注重服务方式创新,才能推动县域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片
疫情防控期间,东港市机关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共把社区疫情防控关卡。
东港市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加强县域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红色网格”管理架构,选配了500多人的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员履行“五大员”,即“信息员、调解员、协管员、服务员、宣传员”的职能职责;聚焦网格员职责,整合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人员等各方力量,融入相应网格,促进党建网格、综治网格、物业网格等多网融合,搭建起“统一指挥、重心下移、无缝覆盖、高效运转”的县域城市基层治理“一张网”;同时,为了破解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这一基层治理难题,在网格化管理中实行以“网格分色提单、街社定责派单、部门高效办单、群众据效评单”为主要内容的“四单办结法”。对于基层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东港市明确赋予社区、街道派单的权力。社区、街道只需根据问题轻重缓急程度对应黄、红两色填写“问题交办单”,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即可。通过实行“四单办结”,搭建起“问题收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双向反馈”的信息闭环处理网络,实现问题交办单、处置反馈单、工作评分单在网格、社区、街道、职能部门之间高效、有序流转,切实解决了城市基层治理横不到边、纵不到底、责任交叉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通过“四单办结法”,东港市已解决居民小区楼盖漏雨、墙皮脱落、下水不通、电路老化、乱堆乱放、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360余件。
坚持“以人为本”
树牢走群众路线的共建共享理念
县区上承省市、下接乡镇、直接面对老百姓,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县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晴雨表”。推动县域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东港市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综合运用述职评议、巡查督查、干部考核等手段,着力解决城市基层治理的“中梗阻”问题,推动党建引领县域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和基层社会的公共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一轴三联三进”工作机制,将城市党建同县域城市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文明创建等领域的工作力度,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全市小区改造全面提速,碧海、向阳等多个改造项目相继完工;城市交通更通畅了,完成了汇文街、芙蓉路等多条道路工程建设;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持续开展占道经营、小广告等专项整治,市民反映强烈的一些城市基层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站、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等党建阵地不断完善等。
图片
东港市建立党群文化广场。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民心指向”的鲜明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党建工作由“虚”变“实”,把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才能让新时代党建引领县域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成为让群众满意、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作者:辽宁省东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车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