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 大创意——我市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见闻

连廊棚架上,晾晒的葫芦沐浴着阳光迎风飘摇;车间里工人们专心致志地为葫芦去皮、分拣;房间内,工作人员为葫芦刻上图案和文字,通过网络直播间销售……每年秋末冬初,是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叶屯村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候。
图片
在这里,当地政府携手山东金正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让原本一个只能卖一两元的葫芦,摇身一变,成为百元“金葫芦”,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是我市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的生动缩影。乡村不仅是都市人寄托乡愁的归处,亦是文旅产业振兴的另一个战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旅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而金正动画,则是众多文旅产业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缘起:对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2010年5月,山东金正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几年苦心经营,金正动画公司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原创动画新三板挂牌企业,还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被中华工商时报评选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是山东省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的发起成员单位之一。
图片
“放眼全国,动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一线大城市,发展也很是不易。”谈及创办的初衷,公司董事长任家斌表示,这源于他对文化的热爱。其间,也有其他地方邀请他将公司迁走,任家斌都拒绝了,“故土难离,我还是想为家乡做些事”。
就这样,十年坚守与发展,金正动画积极探索文创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正动画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始打造“动漫创意+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动漫民俗旅游综合体——梦幻后姜,全案策划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
一次次创新实践案例,让金正动画认识到文创业内整合和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强大动能。“文创+科创”的智慧产业,成为金正动画转型的方向。
守正: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
2019年,为适应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发展,在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金正动画倾力打造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确定了金正动画未来发展的主体路径。
任家斌介绍,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基于社会各阶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需求,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与国内各高校、专业委员会、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合作,将打造立足聊城,面向全国的文化创意和数字科技产业聚集区,以文化创意服务为载体,集创意企业孵化、产品设计制作、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服务、文化旅游及文化创投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图片
目前,园区已经引入30余家文化及现代服务企业,同时落地“聊得来我的城”聊城文旅创意产品(IP)集合系统和全国高校原创IP生态小镇(大数据中心)项目。
此外,园区还为有手艺的残疾人提供了平台和扶持。今年50岁的张峰先天聋哑,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对木雕情有独钟,先后发展5名聋哑朋友参与木雕创作。2019年,张峰团队入驻园区后,他们利用在这里的资源,解决了就业创业难题。由于他们对木雕技艺的执着认真、精湛的木雕手艺,吸引不少外地客人慕名而来,成为园区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创新:融合发展激发新活力
11月11日,记者来到东昌府区叶屯村时,村民们正在晾晒刚去完皮的葫芦。
任家斌对葫芦产业和葫芦文化十分熟悉且怀有深厚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任家斌将叶屯村的40多公顷土地转租过来。
“土地流转之后,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发展葫芦产业,带动村民们增收。”叶屯村党支部书记马力说,“这是件好事。”
图片
如今,土地流转涉及130户村民,葫芦种植面积近13公顷,品种多达37个。除去每亩每年1200元土地流转费用,村民们还能在种植基地里打工赚钱。“每天平均都有二十多名村民,每人每天大约有70到100元。”村民随立芳说。
叶屯村贫困户叶梦礼是受益者之一。他今年67岁,与86岁高龄的母亲相依为命,每年收入不足4000元。种植基地建起来后,他几乎天天到基地打工。“整地、栽苗、施肥、浇水、挑蔓,有啥干啥,一年能有3万多元。”叶梦礼高兴地说。当天恰逢“双11”,金正动画直播团队在文创小镇做葫芦产品现场推介展销,6个多小时共收入14547元。
在任家斌看来,流转土地不能局限于葫芦种植。他带领金正动画的员工把文化创意、旅游理念、美学鉴赏融合到葫芦产业发展之中,将葫芦种植、葫芦创意、工艺葫芦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等资源集聚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业态模式,彰显传统乡村记忆,为乡村发展赋能。
责编:刘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