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热土 山乡蝶变——河南确山县饮水安全助脱贫

“三山三丘三分田,半分水路半庄园。”河南省南部,伏牛、桐柏两山余脉间的确山县,地形起伏,山多地少。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峦阻隔,使喝上放心水成为确山人民的深切企盼。
解水困,纾民忧。近年来,确山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甘泉润泽1630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助力山乡完成脱贫攻坚的蝶变。
水到农家 新生活告别担水桶
大水桶曾是竹沟镇关沟村人家吃水的“标配”,也曾是背在村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可如今在村民姚景六家,小棚子里的白色大水桶已经成了摆设。
早年间,爱人残疾,两个孩子都在读书,沉重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就连用水,都得靠他天天用桶下山去“捞”。“遇到旱天,就白跑一趟。”山高坡陡喝水难,回想过去,姚景六十分感慨。
同样曾经为水发愁的,还有村子里93岁的五保对象姚贯中。2019年天逢大旱,平时喝的山泉干涸了,老人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样到外村拉水,只好佝偻着身躯,用小水罐从浅井中把水一点一点往上拉。
不解决水的问题,脱贫致富就难以落到实处。曾任竹沟镇党委书记的县水利局局长刘冬梅,对这片土地怀有很深的感情,对解决百姓吃水问题的认识尤为深刻。“不漏一村、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一定要把水送到百姓家!”关沟村傍山依崖,村民房屋散落在山林之中,给施工带来很大难题。在一次次查阅资料、一趟趟实地走访、一回回现场勘查中,2020年年初,3眼深井、2眼大口井和约2.3万米的管道给关沟村349户群众送来了甘泉。
从拉水、背水中解放出来的姚景六生活便利起来,新的转变也随即开始。他在合作社入股种香菇,一茬能收入近3000元,闲时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做保洁,还能打零工。“这样的日子以前咋敢想啊!”久违的笑容回到脸上。姚贯中老人也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拎着水罐去提水了。
关沟村的情况,折射全县的变迁。确山县将攻克“饮水难”问题作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安排饮水安全工程。2016年以来,在147个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4亿元,共打井305眼,铺设管网2557.716公里,受益人口10.88万户40.6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45户5416人。
全县加大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部门联动,共同发力,科学推进工程实施。全面排查监测农村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水质化验和监测,做到集中供水全覆盖、单村供水抽样合格,确保喝得放心。建立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组织专门培训,提高供水管理员设备维护、问题排查、管道维修等技能水平。
这是炽热的民生情怀,也是坚定的历史担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工程,能把党中央对基层群众的关心传递下去,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情和关怀,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县委书记路耕动情地说。
水兴百业 奔小康走上快车道
深秋时节,走进“河南省乡村特色旅游村”肖庄村,满山苍翠,景色如画。村部旁边的戏台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标语格外显眼。
“那是国家扶贫日的时候,省水利厅刘正才书记来村里和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地方。”刘冬梅介绍。2015年开始,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水利厅先后定点帮扶肖庄村。刘正才要求派驻扶贫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充分发挥水利优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饮水有保障,小康才有希望。在省水利厅帮助下,确山人以水赋能,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黄石头庄就是其中小有名气的一张旅游“名片”。
沿着肖庄村山路上行至海拔600多米的山顶,十几座房屋映入眼帘,这就是驻马店市海拔最高的村子黄石头庄。
傍晚,在“本刚家”农家院里,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忙碌一天的老板娘祝小辉脸上笑开了花。
山峦起伏,树林叠嶂,站在黄石头庄村头举目四望,千年岭风光尽收眼底,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以前年轻人都走出大山谋生计,只有11户人家的村子一度有些沉寂。
这又是为啥?“吃水恁费劲。”祝小辉说,“下山拉水来回要一个多小时,用水多的时候每天要去两次。”青山变不成“金山”,水成了绕不开的坎。
随着确山县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行动的推进,黄石头庄饮水工程开始实施。省水利厅积极协调勘探队,县水利局紧盯施工进度,终于打成一眼300多米深的水井。2020年5月,实现全面通水入户。
喝到清澈的自来水,黄石头庄村民们高兴得像过节。年轻人回来了,豫南风格的民居修葺一新,黄石头庄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更足。一座空落落的深山小村,变成了人气兴旺的“世外桃源”。
“再也不愁水了!他当厨师,我当服务员。”祝小辉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丈夫吴刚还有了个新身份——村里的管水员,“咱也能为喝水出把力,心里可愿意哩!”
水,不仅关乎生存,更是支撑产业的关键因素。得益于供水保障,确山的产业经济正蓬勃发展。
在四棵树村的新美润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产业带贫基地,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每天夜里都有货车启程发货。基地年种植香菇400万袋,总产值3000余万元,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标杆”。
在关沟村,近百家农家乐依山而建,如雨后春笋。登山、采花、赏美景,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在绵延的山岭间,瓦岗红薯、留庄大米、金丝皇菊……多种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种植业遍地开花。有水百业兴,汩汩流动的清水,助力无数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水惠城乡 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确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乡,抗战时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又被称做“小延安”。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
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位确山人的血液里。2020年2月,确山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正式脱贫摘帽。没有喘气歇脚,围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确山以更大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让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山路两旁的格桑花正开得灿烂。透过满目的绿色眺望,一片水面波光粼粼。“那就是竹沟水库,大坝西边的山顶上正在建设水厂。”县水利局副局长李继红介绍说,按照水源置换工程设计,建设确山水库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以薄山水库、竹沟水库做水源新建2座水厂,铺设管网281.28公里,工程建成后可惠及92个村29.2万人。
2020年7月,河南省启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确山成为21个试点县之一。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置换,让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优质水,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保障、同服务,形成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格局,确山又有了新目标。
一张互联互通的城乡一体供水网正在确山全面铺开。确山一方面巩固农村饮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一方面立足县情做好规划引领,推动农村供水提质增效,让全县人民共享丰硕成果。整个水源置换项目涉及全县11个乡镇91个村,工程估算总投资6.78亿元。除了县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还申请专项债券资金1.4亿元,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一体化净水厂房、清水池、排水排泥池……水厂施工有条不紊。确山明确要把水源置换建成精品工程,严把各道工序和各个环节质量关,形成上下一体的质量管理网络。据介绍,2020年夏,县水利局专门开展智慧水务技术交流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学习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经验,探索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路径。下一步将在水源置换工程中采用智慧化系统,让监管更有力、效能再提升。
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确山已然不是曾经的确山。虽然山峦依然连绵,却再也不能阻隔老区群众过好日子的梦想。靠着水的滋润,勤劳的确山人民正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青山变金山的传奇故事。(本报采访组成员:邓淑珍 赵洪涛 国立杰 田甜 蒋雨彤 李乐乐 周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