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徐柳:开展“青年大学习”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指标监测体系、出台全省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广州“青年之家”总部被团中央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广州共青团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团一大’召开地,一定要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进一步发扬广州青年和共青团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光荣传统。”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徐柳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表示,团市委将组织全市团员青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新坐标定位,在新发展理念中谋划新发展思路,在新发展阶段展现新担当作为,闯出新路、创出实效、干出作风,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
深入实施“青年大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总书记指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拧紧思想“总开关”,避免“出现虚化、泛化、淡化等现象”。徐柳表示,“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团市委将全面开展‘青年大学习’,在分层分类、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上发力”。
在分层分类上,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品牌。团市委将面向全市团干部继续开展微党团课大赛,面向在校大中学生团员青年开展“青马工程”项目,面向在职团员青年开展“广州青年学堂”等宣讲活动,面向少先队员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等主题活动,面向快递小哥、网络作家等新兴青年群体开展“筑梦计划”。
在平台建设上,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线上打造“广州青年”融媒体矩阵,线下拓展“广州青年学习社”“青年之家”“广州青年公益直播间”等“青”字号学习阵地。
在内容组织上,精耕细作优化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市团校与省委党校等建立师资协同合作机制,组建“广州青年讲师团”;科学设置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推出系列精品“公开课”,进一步深化青年大数据分析和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引领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有效思想引领。
聚焦青年关切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徐柳表示,近年来,团市委立足青年需求,聚焦解决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今年1月,《广州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正式发布。团市委将进一步推动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持续深化“花城有爱”品牌建设,把服务青年寓于服务大局之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方面,完善服务机制和平台建设。推动《广州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实现市、区两级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持续优化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青少年权益维护联动跟踪响应机制。推动编制青少年宫布点规划。
另一方面,梳理青年服务品牌项目体系,对“青春助学”“职得你来”“冬日暖阳”“春运直通车”等服务青年刚性需求的零散品牌整合升级,形成“花城有爱”品牌矩阵,让青年人更有获得感。
立足湾区未来
助力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近年来,团市委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思路方式,健全工作机制,立足湾区未来,全面助力粤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广泛动员组织全市青年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深入推进“五乐计划”各项举措实施细则落地,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5A行动、“优职英才”港澳学生长期实习计划、“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等。
徐柳表示,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深入开展穗港澳青年交流“1234N”计划,即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这一合作平台建设;强化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这两类阵地建设;建设好“一网一号一站”(穗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线上平台、12355港澳青年专线、穗港澳青创中心)这3个维度服务体系;成立青年文化、青年研究、青年创新创业、青年志愿服务这“4个联盟”,并配套开展青年文创集市和推动港澳青年实习、创业、交流等等重点项目,努力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统筹:全媒体编辑中心 王晨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张姝泓、吴城华 通讯员 穗团宣
海报监制:汤新颖、徐锦昆
文案:王晨阳
设计:郭俊航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