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误服半瓶降压药死亡的背后,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较真要点:
儿童误服药品的案例每年都有发生,为避免悲剧发生,家长一定要妥善管理好家中药物,避免儿童直接接触。一旦发生误服事件,请带上误服的药物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不建议自行给孩子喝大量水或牛奶催吐。
查证者:谢望时 | 药理学硕士
图片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佛山一名幼童因误吞半瓶降压药,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事情一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家长没有安全用药意识,导致的安全性事件;也有人说孩子这么小,居然吃掉半瓶药物,不可思议。
图片
新闻报道截图,来源:人民网微博
事情真相如何我们先不作过多揣测,单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面对药物,很多所谓的常识和理性,可能会干扰我们对事件的判断。所以,为了更好的还原真相,我特地去买了新闻中说的同款药品,接下来,我将一一解答网友们最关心的5个问题。
问题1:降压药真的这么致命吗?
答:确实致命。
降压药,顾名思义就是降低血压的药物。根据新闻报道,本次事件所涉及的降压药为硝苯地平片,规格为10mg/片。
对于1岁以上儿童,如果是高血压急症,用量通常在0.04~0.25mg/k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一片的量);如果是慢性高血压,用量通常在0.25~0.5mg/kg,单次或分两次服用,一天不超过30~60mg(3~6片的量)。
一个1岁的宝宝,标准体重一般为10kg左右,按照上述剂量计算,孩子即使只吃一片,也超过了正常用量。而对于儿童的中毒剂量,美国毒物控制中心AAPCC表示:没有安全剂量,过量服用该药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动过速、发生意识障碍甚至休克,可见降压药的危险性。
问题2:药不是苦的吗,吃一片就吐了吧,怎么会吃那么多?
答:药不都是苦的。
现在很多儿童药品都是有甜味儿的,像美林、泰诺林、希刻劳等,很多孩子尝到甜头,有时候还主动要求吃药。这起事件中大家对于药品是不是糖衣片有过争论,从这款硝苯地平的药品说明书来看,它属于薄膜衣片。
图片
硝苯地平片说明书截图
薄膜衣片和糖衣片的区别在于,糖衣片是在最外层包上蔗糖衣膜,然后打光,从而具有甜味,表面也比较光滑;薄膜衣片的外层使用的则是高分子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还可以分别做成胃溶型、肠溶型和水不溶型。
但这并不是说薄膜衣片就没味道了。为了真实感受硝苯地平片的味道,我去药店专门买了一瓶,分时间段对其表面和里面的味道进行实测(危险动作,非专业人士请勿尝试)。我的感受是:外面的薄膜衣略微有甜味,里面的核心部分口味平淡,不苦也不甜。
而且这个药颜色呈粉红色,对孩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也不排除孩子有误服药物的可能。
问题3:误服一两片就罢了,误服小半瓶不太可能吧?
答:确实有类似的案例。
2002年,中国误诊学杂志报道了26例小儿误服硝苯地平中毒的案例,包括男14例、女12例,性别没有差异,年龄则在8月龄~5岁,其中1~3岁有22例,中毒原因均为意外误服,误服剂量在1~50片。
图片
报道截图,来源:蔡丽君,蔡虎英.小儿误服硝苯地平急性中毒26例分析
2013年,另有一篇文章记录了17个误服降压药中毒的案例,其中9例是误服硝苯地平。
图片
文献截图,来源:夏小娇.儿童误服降压药急性中毒17例临床分析
这两篇文章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孩子误服药物中毒的案例并不罕见。
孩子一次性误服多片药物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本事件中孩子有可能是误服。
问题4:1岁的孩子能一片片嚼碎吃下这么多药物吗?
答:完全有可能。
1岁的孩子按照正常发育,可能已经长了8~10颗牙,这些牙的“破坏力”是惊人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半能扶立行走,靠移动身体和味蕾去探索新事物是他们的本能。微博有一位网友家孩子刚好1岁,她对这个年龄孩子的描述非常具有代表性。
图片
网友评论截图
那你可能问了,即使孩子有条件可以咬碎药片,那么多药片要咬碎总是很困难的吧?其实,在我把药买回来之前,我也以为药片比较大,不容易吞服。买回来一看,好mini的感觉。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从家庭药箱找了两个常用药作对比,一个是退热药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另一个是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开瑞坦)。
图片
硝苯地平药片大小对比,来源:作者本人
按照医生的说法,孩子大概吃了30~40粒,通过这个对比,至少从数量来看,并不算多。
问题5:本事件中对孩子的急救是否恰当、及时?
答:不恰当、不及时。
在误服之后,孩子的奶奶并未及时送医救治,而是先联系了幼童母亲,几经波折之后,幼童才紧急转到医院,此时距离服药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显然不够及时。
面对孩子误服药物,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带上误服的药物,第一时间就医。
本次新闻采访中,医生建议大家先让孩子喝大量的水或牛奶进行催吐,这并不是最佳的处置方法。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吐出口中的药物,但如果自行通过灌水、抠嗓子眼等方式进行催吐的话,有可能造成口咽食道损伤,如果孩子不慎被药物卡住窒息,情况将更加危险。因此,遇到孩子误服药物的情况,请家长们带上误服的药物第一时间就医,不推荐在家自行进行相应处置。就医后,医生可能会通过活性炭吸附、洗胃、注射葡萄糖酸钙等专业方式急救。
类似这样因药物引起的悲剧事件,其实每年都在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家庭用药安全意识的薄弱。所谓用药安全,不仅仅包括用药过程的安全,还应当包括药物储存的安全。
在我接诊过的咨询案例中,有些误服是家长忙中出错算错药物剂量或拿错药物,更多时候则是因为孩子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家里的药,把药当成糖果吃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建议所有家长,请在使用和储存药物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将家庭药物分门别类,每个药品贴好标签,标签写上药品名称、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2、 将药品统一放进药箱,最好大人和小孩的药分开存放,药箱放置在儿童不可触及的地方。
3、 除了儿童常见病用药,其他如抗生素、抗病毒药不建议常规储备。常用药数量以1为单位采购,药品接近过期或开封时间较长则要定期清理更换。
期望大家对药物安全提起足够的重视,你的稍微一点改变,挽救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
本文编辑:yutonggliu
想了解更多内容?微信搜索“腾讯较真辟谣”小程序,点击“问答”进行提问,较真妹等你哦~。参考文献详见本文微信版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