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宫柳”铜鼎到雍正茶壶,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饮食文化

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民以食为天,千年之前的文物上记载了古人什么样的“舌尖上的智慧”?11月26日,“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览由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的118件/套文物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宫柳”铜鼎、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黑黄釉风花雪夜玉壶春瓶等特色文物,也有川博馆藏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东汉庖厨画像砖、芙蓉花金盏等,从原始烹饪到饮食礼仪,从皇家风范到市井烟火,从宴乐之欢再到诗意人生,讲述了一个别样的食味人间。
食物中包含的细碎和温暖,不仅好吃,更多的是承载了一种情感寄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特殊的热爱与追求。从火的独特运用到炊具的出现,从地域性口味的融合到饮食风尚的流变,饮食文化见证了历史。从食器变化中窥见过往的情怀。无论是贵族赖以信奉的祭祀宴饮,亦或是普通大众一日三餐中的平淡馨香,食物承载着时间的流转、人群的聚散变迁,记忆中熟悉的香味记录着真实的烟火人间。
图片
在西周中晚期,许多铜器(多为鼎、簋)上都有长篇铭文。这些铭文记录了器物主人生前某一次战功或者受到天子的赏赐,或者被朝廷授予更高的官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宫柳”铜鼎,记录了南宫柳接受了周王任命的掌管王朝军队后勤的官职和颇具象征意味的赏赐。南宫柳的祖先曾经跟随西周王朝第一代天子——武王征服了商朝,并为此立下汗马功劳,名垂史册。
人们经常调侃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可是你知道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的审美有多么特立独行吗?来自国博的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壶身釉色深绿、布满黑褐色的细小开片,形如鱼子,釉色因此而得名。壶的制法是先将未上釉的素坯在1300度的窑内烧制,然后再施绿釉经700度左右的窑火烘烧,因烧制工艺难度大,传世品很少。
图片
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
东汉画像砖被誉为是东汉人生活的连环画,记录了汉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本次亮相展览的展品,不仅有曾经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东汉制盐画像砖,展示了巴蜀地区生产井盐的技术,还有一方东汉庖厨画像砖,揭秘了先秦时代的厨房与餐厅长啥样。孟子云“君子远庖厨”,从大量画像砖来看,汉代贵族拥有独立的厨房区域,与接待客人的厅堂分割开来,这件画像砖中可以反应现实中贵族厨房区域的真实场景。
图片
东汉庖厨画像砖
本次展览除了让观众欣赏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了解饮食文化的发展,更在展览中增加互动视频装置与声音播放装置,讲述属于大众的美食记忆。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2月28日,期间还将邀请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主讲《漫话四川美食》,并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