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小莫,独创英语喊话歌,退役教英语,四川高考夺第一

图片
浴血三八线191
作者:莫孤烟
当初在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50军里曾经流传一首用东北小调演唱的“英语喊话歌”,堪称实用英语速成教学的范例——见到敌人叫“哈罗”,“萨暖得儿”(surrender)是“投降”,“汉志阿普”(Hands up)是“举起手”,“法罗米”(Follow me)是“跟我走”……
异国作战的志愿军面对的是十七国联军,语言不通是开展敌工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志愿军里但凡有精通外语的人才,个个都成了首长手中的宝贝疙瘩。这首“英语喊话歌”,就是50军149师政治部敌工组副组长莫若健的杰作,他在给全师文化教员突击培训英语时,教的就是这首歌。
图片
莫若健(右)与朝军军官合影
四川成都人莫若健,仅中学学历,之所以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得益于他曾授业于著名语言学大师吕叔湘。
抗战时期,吕叔湘为躲避战火,寓居成都,迫于生计,不得不到中学去当兼职英语教师,以增加一点收入,在他的学生中就有莫若健。据莫若健回忆,他当初的英语水平曾是全班最后一名,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楚。可自从听了吕叔湘的课以后便开了窍,英语成绩逐渐名列前茅。
当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6个军开过鸭绿江时,20岁的莫若健参军入伍,经过短期军校培训后,分配到50军149师当连队的文化教员,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在第一次战役期间,149师成功抓到了一名美军俘虏,这对于刚刚走出国门首次作战的志愿军来说,意义不小,师首长急于从该战俘的口中获知情报信息。
50军军部对此也颇为重视,派来了几位学过英语的大学生来担任翻译,协助审问。令人失望的是,这几个大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较差,听、说都达不到正常的对话水准,以至于无法沟通。
师首长正着急上火,有人推荐了莫若健,说小莫也学过英语,不妨叫来一试。
图片
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
接到命令,莫若健跑步到师作训科报到,接受的任务是讲清楚我军俘虏政策,稳定俘虏的情绪,然后从敌人口中获取情报,包括他们的部队番号、武器装备以及担负的任务。
精神上受到刺激的美国大兵,一直担心自己会被杀掉,回答问题语无伦次,莫若健费尽了口舌,才算稳定了他的情绪。
这名美军下士交代不出多少有价值的情报,但他身边带的两部步话机,让志愿军大开眼界。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早已装备到美军的步兵班,但对于大部分志愿军战士来说还是第一次见到。
图片
志愿军俘虏美军士兵
这是莫若健头一回参与审俘,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检验,能够满足志愿军敌工工作的需要。审讯结束后,有战友问他还会翻译哪个国家的语言,莫若健说,只要是讲英语的七八个国家都能翻译。没想到,这话传来传去就成了:“小莫会八国外语!”
但凡对抗美援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50军的前身是滇军60军,长春起义后成为四野部队。在加入人民军队的行列后,50军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相当出色。他们最为高光的时刻,是在第三次战役中歼灭英军29旅皇家来复枪第57团一部和英军皇家重坦克营。
图片
英军的百夫长坦克
这一仗,50军足足抓了227个俘虏,简直是开了洋荤,足够让敌工组忙活一阵子的了。莫若健一个人要全程负责审问这200多名俘虏的翻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累并快乐着。
审讯过程中,莫若健意外地听见俘虏说,他们的营长也被俘虏了,顿时吃了一惊,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了作训科长丁永年。
英军坦克营长柯尼斯很快就被找出来了,他当初在登记的时候说自己是个坦克兵,差点被他蒙混过去。接受审讯时,柯尼斯彬彬有礼,问起他个人情况时有问必答,可问起英军部队的装备、编制、任务、作战目的这些重要情报,柯尼斯只是反复说说“I don't know”,绝不透露半点信息。
图片
被志愿军击毁的美军坦克
丁永年科长有些生气,拍桌子骂了一句国骂。
莫若健正在考虑这个国骂到底该不该翻译,又该如何翻译时,柯尼斯耸了耸肩膀,双手一摊,不卑不亢地说道:“If you were capturedwould you provide us with any your useful information?”(假如你被俘,你能给我方提供你认为有用的信息吗?)
听了莫若健的翻译,丁永年也就不再审问柯尼斯,下令将他带走。随后,这位颇具绅士风度的英军少校营长,被带进了志愿军碧潼战俘营。
多年之后,莫若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自豪的一天。
翻译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为了搞清一个句子到底通不通,莫若健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信求教老师吕叔湘。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吕老师依然记得这个学生。他在回信中解答了莫若健的问题,还在信中说:自己已将1亿元(注:折合新币约为1000元)稿费全部捐献给国家,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
图片
语言学宗师吕叔湘(1904—1998)
战争结束后,莫若健退役回到家乡成都。组织安排他去工厂当工会主席,他却选择去一所普通高中当英语老师,他所带的班,英语成绩成为当年四川英语高考平均分数第一。由于教学业绩突出,他被调到成都师范学校外语系当主任,专门负责培训中学英语骨干教师。
莫老师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别具一格。受抗美援朝时期编写“英语喊话歌”的启发,他又创造了英语“唱歌教学法”,让他的课堂永远快乐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到上世纪80年代,四川教育厅将其独创的英语速成教学法拍成系列片,向全国发行。退休后,莫若健创办了被誉为“成都新东方”的磨石(莫氏)外语学校。直到耄耋之年,他还在社区给居民义务教授英语,授人以渔,乐在其中。
图片
莫若健老师晚年授课
年少时,他是孜孜好学的少年,勇往直前的战士;年老时,他神采奕奕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刻不停地奉献社会。心有所爱,安于平淡,莫若健活出最精彩的人生,不愧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