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方水土那方人——看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武清之为!

【武清“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围场县”)、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和泾川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

……

从塞北草原到西藏高原,

从崇山峻岭到雪域之巅,

武清扶贫的足迹踏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图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鸟瞰图)

2017年以来,武清先后与围场县、静宁县、泾川县、江达县建立扶贫协作关系。几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交流交往交融六大方面,持续用力,助力受援四县累计减贫16.6万人,四县先后脱贫摘帽

多方聚力 改善群众最需要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既需要统筹兼顾、全面用力,又需要次第落子、有序推进,要聚焦贫困地区群众最急切的需求。武清始终把扶贫协作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区级重点工作,几年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4亿元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谈起路的变化,围场县南山咀村道路养护员杨凤文感慨万千:“以前的路是破旧老路,一下雨路面积水严重,就得靠我们进行人工清理。现在路修好了,下雨再也不怕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真是感谢武清的帮助。”几年来,武清为围场县建设桥梁11座、板涵2座,修建防洪堤4500余米,治理山洪沟800余米。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农村路,一座座巍峨挺立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方便了特色农产品外运,更方便了外来游客旅游观光。

医疗条件落后是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围场县是深度贫困县,医疗卫生水平较差,因病因残致贫率很高,且乡村卫生室多设在居民家里,设施设备不全,就医环境艰苦。为解决这一难题,武清全力支持围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2019年,筹措资金440万元,谋划实施了涉及20个乡镇、38所卫生室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惠及人口6353人。“以前给村民看病都租民居,几年换一个地方,空间也不独立,也没有能储存中草药的地方。新建的卫生室布局合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独立设置,还新增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从医12年的村医郝玉良见证了村卫生室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因地制宜 扶贫要做长远计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扶持产业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武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坚持“外引内育”结合,着力提升当地发展水平,让产业扶贫真正有的放矢。

“我从小就喜欢蜜蜂,也去过四川、陇南等地专门学习技术,但是蜂蜜卖不上钱,所以19岁就外出打工了。”谈起自己回乡养蜂的抉择,家住静宁县原安镇的张鹏磊算了一笔账,“以前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块钱,现在养了100多箱蜜蜂,一年能卖10万多块钱呢!”关音蜂园是静宁县原安镇关音村在武清的帮扶支持下,充分利用当地养蜂基础和传统,因地制宜创建的。蜂园以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让群众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期养蜂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扶产业、促“造血”贵在做大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几年来,武清帮扶围场县共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54座159个贫困村全部覆盖,总装机规模为4.89万千瓦。电站由政府监管,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除去地租和运营维护费用外,其余发电收益用于扶贫。2017年,武清与围场县开展“津承百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帮助围场县改良品种、升级产业、打通销路,几年来,围场肉羊产业迈入了“5.0”时代

在巍峨雄浑的高原,奔腾不息的三江,武清用心用情用力真帮实扶、真抓实干,卡贡乡文化产业基地、雪巴村祥水山庄……一个个产业项目、一项项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昌都大地。

倾心扶本 自信带来干劲儿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扶志。武清着眼教授劳动技能,让富余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从根本上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有效提高人均劳务收入。

在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武清以“一区五园”作为劳务输入、转移就业的协作基地,为四县贫困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同时在四县建设扶贫车间25个。武清对吸纳受援地区贫困务工人员的企业和来津就业的个人给予补贴,并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采取“点对点”包车接返方式,解决返岗复工难题。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在受援地开展服饰加工、种养殖、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电焊工等技能培训。为做好加强人才支援,助力队伍建设,武清向四县选派挂职党政干部、专技人才,助力当地产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如今,武清与围场、静宁、泾川、江达已是人缘相亲的“好兄弟”、使命相连的“好战友”、经济相融的“好伙伴”。为了深化交流交往交融,武清全区上下倾心倾力助推四县脱贫,积极推动产业投资,动员天津企业到受援地区投资,并出台专项的扶持办法。同时积极参加全市 “津企垄上行”“津企承德行”活动,累计为四县引进投资项目38个(含往年增资项目),资金到位额达1.5亿元,并积极帮助四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设立扶贫产品旗舰店、购买扶贫产品“大礼包”、开通“武清味道”线上微商城、开展电商培训、开展消费扶贫月专项活动等方式,实现消费扶贫3.2亿元

特别放送 不一样的朱家涧

朱家涧村位于泾川县王村镇,抬头是山,低头是山,被“夹”在山旮旯里。全村共有125户3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户300人。2019年底,该村剩余未脱贫28 户71人,贫困发生率18.93%,是泾川县深度贫困村,也是今年国务院挂牌督战的平凉市唯一的未脱贫村。但今日朱家涧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民“下山上楼”,不仅住上了安心房,更种起了大棚菜,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

▲朱家涧移民新村内外环境

“我活了60多年,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坐在宽敞的两室一厅里,村民朱秉的话语透着幸福与满足。搬离了穷窝窝,住进了新楼房,远离了过去的田地,种啥吃啥?钱从哪来?这可能是异地扶贫搬迁后,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武清累计落实1000万元帮扶资金,在该村建设熔喷布扶贫车间和高标准育苗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武清援建占地315亩300座大棚蔬菜园区,贫困户通过种植经营、劳务合作、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不仅如此,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缺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问题,武清还多次派出农技专家团队驻村帮扶,并设立名师工作室,培养种植带头人。

今年夏天,朱家涧村的有机甜瓜喜获丰收,可这却让当地瓜农眉头紧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甜瓜无法运出,滞销在地里。得知甜瓜滞销,武清第一时间启动消费扶贫应急机制,一次性购买了15万斤甜瓜。“短短一个月,已经挣了2万块钱,比去年全家收入还要多,有了奔头,如今生活比甜瓜还甜。”谈起武清给予的帮助,村民李海玲至今激动不已、满心欢喜。

挂牌督战、捐款捐物、帮扶建设、

人才支持、提升素质、送医下乡……

大量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

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

更让朱家涧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武清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为了那方水土那方人更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文字:尤秋跃

编辑:尤秋跃、仲夏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的这类课,真香!

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