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路,美滴很,撩咋咧!

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
华山、兵马俑、秦始皇陵
这里是陕西
行走在通达四方的公路上
品尝浓郁西北风情的名吃
游览历史悠久的文明古迹
美滴很,撩咋咧!
畅安舒美的陕西农村公路。
陕西,北靠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重要发祥地。肇始于这块沃土上的秦直道、古蜀道、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创造了无比灿烂的辉煌成就。
往昔事犹在,今者亦可颂。在福泽万民的脱贫攻坚伟业中,陕西交通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举全行业之力在三秦大地上书写着交通的变迁:陕西省公路总里程达17.7万公里,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将突破6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贫困人口从2015年年底的229.88万人减少至2019年年底的18.34万人,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
图片
富县苹果丰收,依托路网畅销各地。
“十三五”以来,陕西交通运输部门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行业扶贫治理能力,全省累计实施通村公路1.2万公里,截至2018年年底,实现了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提前完成了交通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2019年年底,全省实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提前完成了“2020年年底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的目标。2020年6月,陕西交通脱贫攻坚“两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5年,是陕西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这5年,陕西交通人用智慧和心血书写着脱贫攻坚的精彩答卷,以责任和担当铸就了时代的丰碑。
畅通“微循环” 增进民生福祉
国家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陕西省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3个片区,覆盖7个地市、43个县、810个乡镇、1.23万个建制村、1300万人口。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等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公路建设。陕西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聚焦交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绘制了全省交通脱贫攻坚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与交通运输建设结合起来,优先安排帮扶贫困地区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交通+”多种模式实现蓬勃发展,为贫困地区注入精准脱贫的强大动力。
“从县城到我们茶园大概14公里,以前的水泥路只有3.5米宽,路面坑坑洼洼,开车要1个小时,从村子到茶园的5公里路更差,客商不爱来,茶也卖不上好价钱。”安康市紫阳县青中村致富带头人周显勤说,“我找人合伙建厂,人家一看这路就说不行,饭都不吃就走了。”
随着交通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青中村等许多偏远山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2018年,从紫阳县城至青中茶园的公路被拓宽至6米,车程只需要半小时,生产物资、茶叶运输都不是问题。周显勤将茶园扩建至2100亩,年产量达15吨。2019年,通过订单收购、劳务用工、茶园管护等方式,周显勤直接帮扶贫困户55户、217人,直接增收780460元,人均增收3598元、户均增收14193元。
图片
西安市农村公路连起千家万户。
无数个这样的脱贫故事证明,路畅促发展,路网连民心。
按照“四个优先”原则,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加大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力度;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省级补助标准,建制村通畅工程取消县级配套,县乡公路改建工程提高10%。据悉,2018年至2019年,陕西省共安排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464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1.6万公里。其中,2018年完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3387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10805公里;2019年完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1258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4994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陕西省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建养并重 赋能乡村振兴
群众可以通过电话、村委会PC端、石泉智慧运管App预约出行以及小件货物快运;在陕西省率先建成集道路养护、无人治超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将全县农村公路全部纳入保险范围……曾经“出门难、难出门”的山区贫困县石泉县已经变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在公路沿线,特色种养殖、生产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客货运输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图片
541国道石泉段沿汉江而行。
石泉县的交通蝶变不是个例。“十三五”以来,陕西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四好农村路”逐步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升百姓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截至目前,陕西省已累计创建36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24个)、9个全国示范县(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4个),为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树立了榜样,特别是示范县“农村公路+农业、产业、党建、旅游”等融合发展,成为陕西交通助推脱贫攻坚的亮丽风景。
图片
农村公路修到山区。
只有坚持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才能让农村公路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近年来,陕西各地市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两个纳入”为抓手,在全省52个县(区)施行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夯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全省100%地市、100%涉农县(区)、100%乡(镇)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现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农村公路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图片
宝鸡市农村公路路景相宜。
“活不重,特别好!”宝鸡市陇县天成镇马曲村贫困户闫战海对自己公路管护员的工作很满意。2016年通村公路建成后,村里就给他提供了这个岗位。他每天工作3、4个小时,负责从柿树园路到范马大道路口1公里左右的路段清扫及道路两旁的绿化维护工作。在宝鸡市,有4876名贫困户像闫战海一样通过养护公路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占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员的65%。
为了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陕西各地市整合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岗位和扶贫等资金,提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人员工资标准,积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路域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截至目前,陕西省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均达到100%,县乡道、村道技术状况指数(MQI)分别达到75、62.8,管养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防返贫机制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铺平百姓门前路,点亮群众心头灯。
这盏心头灯,照亮在六盘山片区长武县百姓中广为传唱的诗歌里:“告别泥土路,雨天不再愁,娃娃爱上学,大人生意忙,多亏交通厅,建桥又修路。”作为该县“两联一包”省级扶贫团团长单位,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将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扶贫重点,帮助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
自2017年以来,长武县投资3.3亿元,修建通村公路401条365.5公里,2019年年底所有建制村通路任务全面完成。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还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对巨家镇马家村结对帮扶,建设了村委会、养殖场,修建通组路10公里,建成4000余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马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引进绿资双矮苹果、众育马铃薯、吊干杏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助力贫困户增加收入。
不只是长武县,陕西六盘山片区7个县的所有建制村均实现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所有贫困村实现生活用电、动力电、通信网络全覆盖,贫困户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7个县全部脱贫摘帽,5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图片
平利县好茶有好路。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2016年以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累计投入中央及省级资金约40亿元,支持六盘山片区公路建设,六盘山片区7个县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6个县实现通高速公路,麟游县预计于今年年底通高速公路,7个县全部通二级公路,100%乡镇通等级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客车,100%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
“虽然7个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但巩固成果的压力很大。就交通方面而言,汛期水毁、其他工程建设的影响仍然是导致通村公路‘通返不通’的主要因素,已开通客车的建制村受人口居住分散、营运里程长等因素影响还存在‘开得通、留不住’风险。”在谈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说,“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凝心聚力压实责任,把中央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落实好,把工作短板补齐。”
为全面巩固和保持好交通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前谋划,建立防返贫机制,建立了通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督促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安排养护工程,完善公路安防设施,持续保持通畅效果;建立了建制村“通返不通”动态监测机制,督促市、县以贫困县和贫困村为重点,对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开得通、留不住”的问题加强监测统计,建立“通返不通”问题台账,实行定期更新和销号管理;建立了建制村“通返不通”应对防范机制,针对通村公路水毁、其他工程建设影响,以及通村客运因运营成本高出现的“通返不通”情况,督促市、县提前预防,完善应对措施。
下一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将研究编制陕西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聚焦稳定和巩固脱贫成果,科学谋划贫困地区2020年后的交通运输发展举措和支持政策,统筹做好交通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如今,俯瞰三秦沃土,一条条高速公路连线成网、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盘旋,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连接起城市和农村,连接起景区、农业园、工业园,连通了民心,连起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柞水县木耳在电商平台很快被抢光;华州区东西坪村的孩子可以坐通村客车回家了;偏远地区的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目标在前,使命催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决胜全面小康,陕西交通人将继续当好先行官,输出陕西力量、贡献陕西智慧。
本报记者 张力峰 白秋薇
铜川市
路畅流金 村美民富农业强
说起铜川市农村公路近几年的变化,不得不提拥有贫困户100户281人的徐家沟村。
“以前的路面坑坑洼洼,来收苹果的货车根本就开不到村里。现在路修得这么好,不用人力往村口背苹果了,苹果也能卖上好价钱了。”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徐家沟村村民陈银莲脸上满是喜悦之情。她家4亩多的苹果园今年收入3000元,平时打打零工,加上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年收入近两万元,陈银莲在2017年脱了贫。
2019年以来,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助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截至目前,该市所有贫困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通邮政;全面完成7个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通组公路20条80.3公里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57条264.4公里建设任务;对全市5个县区、4个重点贫困区域的交通脱贫工作实行分片包抓督导督察制度,驻村扶贫工作推进有力……
同时,铜川市交通运输局还争取了220余万元实施完成徐家沟村马槽组至陈家山组2.1公里通组路项目,投入160万元完成村委会及文化广场改造,协调资金300余万元完成村容村貌提升。据悉,徐家沟村现种植苹果3400余亩,新建果品冷调库一个。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为全村10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达2585元,其中黑猪养殖为贫困户每户分红675元,光伏发电为贫困户每户分红1910元。组织家禽饲养就业培训班3次;联系客商帮助村民销售苹果;设立大学生助学基金已连续两年为本村当年升入高校的大学生发放助学金一万元……铜川市交通运输局为徐家沟村做的这些好事实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像徐家沟村这样受益的村镇还有很多。如今,一条条新修的农村公路,把铜川市下面各个村庄连接起来,“公路+扶贫”“公路+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铜川市
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助力农村电商
“东桥村是法门镇主要苹果种植地之一,以前在收购季节,大家只能等客商来收,基本卖不上价钱,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销路。”宝鸡市扶风县迅达物流东桥村服务站负责人吴西林对发展农村物流深有感触,“现在依靠网络平台销售与迅达公司高效快速的双向物流配送相结合,农民种植的苹果不仅能卖上价,有时甚至供不应求。”
吴西林所说的扶风迅达农村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整合了既有的县级配送中心、镇村超市、下行商品配送、上行农产品采购等节点和运力资源,搭建了“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农村物流业务最后一环,对推动扶风县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
扶风迅达物流车队。
通过农村物流三级体系和电商平台,扶风迅达农村物流有限公司一方面将优质、种类丰富的日用品快速配送到村,实现了货真、价廉。该公司另一方面将乡村地区所需的快递、快运等送至乡村物流点,方便了群众取货;此外,还代收代卖农户分散种植的农副产品,解决群众卖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共代收代卖8320吨。
扶风迅达农村物流有限公司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各项政策和资金的强有力支撑。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扶风县获得商务部15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补助,其中3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扶风县交通运输局、商信局先后出台了《扶风县“十三五”交通规划》《扶风县电商集中销售活动物流奖励暂行办法》《扶风县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办法》等奖扶措施,采取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示范企业及建设项目的扶持。该县还帮助企业争取交通运输部门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项目补贴295万元,用于提高物流节点硬件配备水平,资金的注入有效地降低了农村物流运营成本。
华州区
公路通村 班车到家
“以前我们出门,起码得5点起床,走两个多小时去山下的陕化公交站乘车。现在通村道路不仅拓宽了,还加上了护栏,通村班车也开到了家门口。”5月19日,在渭南市华州区城区通往下李村的班车上,华州区下李村村民张勇喜笑颜开。
图片
华州区通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
下李村地处秦岭北麓,是华州区较为偏远的一个村。华州区客运站至大明镇下李村客运班车线路全长20公里,途经管理站、陕化、雷西、薛马、下李至徐家村。华州区金堆客运站至东西坪的客运班车线路全长17公里,途经西川村、东坪村、芋坪至西坪村。今年5月,这两条扶贫客运班线正式开通,标志着渭南市1915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渭南市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的“两通”目标全面完成。
今年以来,在决战决胜交通脱贫攻坚百日行动中,为进一步夯实责任,渭南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通车督察专班、通路督察专班、包村帮扶督察专班、扶贫政策资金督察专班等4个督察工作专班;建立了9个领导包联小组,对11个县(市、区)实行包联,在各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先后三次对822个村的通车、通路情况进行抽查和“回头看”,覆盖所有贫困村,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针对技术指标不满足通客车条件的状况,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将华州区客运站至大明镇下李村、金堆客运站至东西坪的两个问题作为挂牌督办事项,推进道路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经过实地勘查,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推进会,并由华州区交通运输局采取加大路面防护建设、提升改造安防设施等措施。在完善基本安全通行条件的基础上,由华州区第二运输公司投资购置两辆9座小型客运车辆,正式开通运营,切实保障周边群众安全、方便出行,有效解决了华州区农村边远山区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等问题。
甘泉县
建好“最后一公里”
鼓起村民钱袋子
因路而兴、因路致富,公路的畅通,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开拓了村民的视野,鼓了村民的腰包。随着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雨岔沟村扶贫道路的畅通,雨岔大峡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甘沟河村迎来无数自驾游的客人。村民周彩燕说:“一个人连吃带住收70元,自己家住不下就分散到村里的各家各户,家家都有收入。”
“十三五”以来,为改变部分农村公路路况差、等级低,山区群众出行难,农副产品运输难的状况,延安市甘泉县主动作为,重点实施交通工程帮扶项目,充分体现交通运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为此,甘泉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路为先、精准施策,先后邀请多个专业团队深入勘察设计,高标准定位。以“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为目标,按照“统筹谋划、整村推进、一步到位”“规划到项目、到年度、到居民组”的原则,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2018年8月2日,随着全市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推进会的召开,雨岔沟村扶贫道路建设被提上日程,甘泉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施工、试验、监理同步进行,边修建、边试验、边检测,同时加强原材料检测与进场管理,保证质量过关。经过各方努力,一条崭新平坦的通村路出现在村民面前。
如今,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扶贫路,正成为群众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致富路。2018年以来,甘泉县新建3个未通畅建制村道路54.9公里,建设组组通道路61.15公里,维修整治油返砂道路52.52公里,全面实现了县域内24个退出的贫困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以农村公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府谷县
畅通路网 通村客运一站式出行
“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府谷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府谷县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基础上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府谷县先后建成通村公路328.4公里、完善工程162.7公里、“油返砂”项目111.4公里、安防工程424公里、桥涵配套197延米/3座,实现了县乡公路全覆盖,2017年年底实现了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截至2019年年底,府谷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64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2058公里,形成了以神府高速公路、府店一级公路、大石一级公路等为主骨架,通村公路和专用公路为辐射的公路网络,逐步实现骨干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通组道路通畅化的目标。
在路网畅通的基础上,府谷县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截至目前,全县共投运客运车辆128辆,其中通村客运线路26条,车辆78辆,172个建制村已全部通客车。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票价高的问题,近年来,府谷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在试点探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10月,府谷县26条通村客运班线78辆通村客车全部实行公交化试运营,实现“一站式”出行。
为解决通村客车运营困难,府谷县政府按照营运收入分区域按比例给予补贴,对环线及40公里以下的通村客车按营运收入的30%予以补贴;对超过40公里的东南部乡镇通村客车按运营收入的20%进行补贴、西部乡镇通村客车按运营收入的10%进行补贴,确保通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韩城市
166个建制村外通内联
“过去路不好走,每年花椒收获季节,客商都不愿意来。”韩城市芝阳镇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萍竹说,“前年,政府把路修宽了,花椒卖上了好价钱。我还买了辆货车,卖花椒更方便了。”李萍竹口中的路是2018年进行提档升级的芝东路,该路串联起了芝阳镇清水、高坡、张庄、王村、冶户沟、弋家塬6个村,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芝东路的提升改造是韩城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畅通“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5年来,该市先后投资13.4亿元,新增贫困村硬化路120条220公里,同时通过改建县乡公路3条39.4公里、建成联网工程35.8公里、实施安防工程313.7公里、整治“油返砂”路面132.3公里、实施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3座136延米等七大惠民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通镇公路二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的目标。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一定要采取强力举措,打通‘脱贫路’‘小康路’‘致富路’,让人民群众既能走得了,更要走得好。”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说。
为了解决群众的出行难、致富难问题,该市用37条线路将166个建制村全部贯通。对于其中140个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村,实行定线定班客运经营。针对客流分散、运输线路长、流量小、季节性强等特点的26个村,增开了周末班、赶集班等运营班次,推出了电话预约响应等“私人定制”服务,并制作安装了26个村通客车监督牌,真正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行有所乘”。同时,该市因地制宜严格选址,建成了农村客运招呼站131个,正在新建站牌128个,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
依托越织越密的公路网,韩城市全面建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城乡之间沟通更顺畅,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赵珊珊 金晖 整理
陕西记者站 供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责编|陈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