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今年昆明涉黄涉赌警情同比下降23.7%

12月3日,深化扫黑除恶、建设平安昆明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会堂召开。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扫黑办常务副主任郎佳介绍昆明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情况。
图片
郎佳表示,2019年,昆明共梳理排查乱点乱象问题50类,通过建立健全涉黑涉恶线索发现移交、监管漏洞通报整改等措施,全年排查乱点乱象共计88581个,完成整治86295个,突出问题整治成效初步显现。
今年,昆明结合实际确定了社会治安、乡村治理、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烟草市场等17个重点整治行业领域,建立“指导员+联络员”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整治行动。
在社会治安方面,今年涉黄涉赌警情同比下降23.7%,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城中村人脸识别工程和娱乐服务场所人脸识别设备建设,发放治安管理告知书、消防安全告知书等各类告知书30余万份。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紧盯市场监管、认证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整治;文化旅游部门深入开展诚信评价,科学制定文旅市场复工复业指南,稳妥有序推进文旅场所开放管理工作;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执法,针对“黑土场”违规倾倒、“黑车”违法从事渣土运输及渣运车辆交通违法违章等乱象,开展道路扬尘控制及货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交通运输部门针对非法运营、超限超载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优化路域环境。通过专项整治集中清除了一批行业领域顽疾,净化了经济社会环境。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社部门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开展稳就业工作,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切入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住建部门开展施工扬尘治理,持续开展液化燃气安全检查督查,排查主城区物业小区2163个,整改物业服务问题72个,处理物业小区纠纷563起;卫生健康部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欺骗患者、强制消费、非法行医等乱点乱象;教育体育部门围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校园欺凌、暴力、校外培训机构、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
会上,市委组织部、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行业重点整治工作和成果做汇报。
市委组织部
71个街道建立“党建联盟”
370个社区建立“大党委”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葛宁介绍,市委组织部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
开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截至目前,昆明578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推动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整顿完成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451个。
实施村(社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驻村工作队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汇聚青年人才6036名,确定回引对象1369人,乡村治理的“新鲜血液”得到及时补充。
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把党组织引入物业管理
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实施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19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中央和省级项目126个、市级项目84个,投入资金1.05亿元,扶持村(社区)210个。截至目前,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80.42万元,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
让基层组织单位相互融合,不再各自为政,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71个街道建立“党建联盟”,370个社区建立“大党委”,吸纳1950家联盟单位、1490名兼职委员,通过做实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统筹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
探索建立“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三级“吹哨报到”工作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推动”向“协同用力”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19次,“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1303次,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15903次,路面漏水、僵尸车清理、重大项目征迁等“哨声”被市民点赞。
小区多、诉求多、矛盾多怎么办?探索开展“小区党建”,以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766个小区党支部,覆盖2468个小区(院坝)。
社区、居民、物业、业委会各自为政,少数小区矛盾频发怎么化解?打造“红色物业”,把党组织引入物业管理,把党员充实到物业管理的“前沿阵地”,真正用心去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9年全市物业管理机关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1.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网格化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
截至11月中旬
查扣涉非法营运车辆2228辆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云华介绍,市交通运输局明确非法客运,出租车拒载、议价、绕道,货车违法超限超载,市管高速公路沿线产权及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乱搭乱建4个方面的问题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重点整治问题。
议价投诉同比下降78.66%
针对非法运营问题,市运管部门先后与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42次,整治长水国际机场、出(入)昆高速公路、火车站、各大客运站等重点场所非法营运问题。截至11月中旬,全市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9万人次,执法车辆9192辆次,路检路查车辆12.7万辆次;检查网约车2.8万辆次,查扣不合规网约车2049辆;检查、劝离疑似非法客运车辆1.6万辆次,查扣违法车辆2407辆,其中涉嫌非法营运行为2228辆。
综合整治出租车拒载议价等乱象,2020年1—11月(2月份除外,受疫情影响乘客较少)乘客关于议价投诉同比下降78.66%、拒载投诉同比下降63.1%、未拉到目的地投诉同比下降55.7%。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推动行业重点问题乱象长效常治,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建章立制工作。截至目前,共制定长效机制104个,其中规范专项斗争类机制11个、强化行业监管类机制93个,覆盖非法客运、出租车拒载议价,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停(洗)车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等内容。
今年已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000辆次
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含交警)5.1万人次,检查车辆107.8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000辆次,卸载货物17.5万吨,抄送超限运输渣土车辆有关信息472条。针对市管高速公路沿线产权及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存在乱搭乱建问题,组织开展市管公路沿线广告类设施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损坏、侵占、污染、占(利)用公路路产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清理整治各类广告类设施83块、违法建(构)筑物4起420平方米。
市文化和旅游局通报,今年1至11月
吊销10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燕介绍,在纠治文旅市场问题和乱象的过程中,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健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以红黑榜曝光、失信行为惩戒、30天无理由退货的模式,加大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
建立市场红黑榜
打击不合理低价游
制定并实施《昆明市旅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及不合格供应商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等6个制度机制。开展“失信行为惩戒”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昆明市旅行社、分社及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度,自2018年7月实施以来,截至今年10月共发布 23期“红黑榜”,共有230家当月接待量排名前十且无投诉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旅行社列入红榜,302家次旅行社及60名导游和从业人员列入黑榜。
此外,重点开展对线上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涉旅购物店、涉旅非法运营车辆等10项工作的专项整治。比如,对造成重大舆情影响的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分公司,从重从快,严厉查处、顶格处罚,吊销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对责任人罚款2万元,3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并纳入行业黑名单。
今年1—11月,共立案调查旅游行政处罚案件278件,办结252件,处罚金额共计255.416万元(旅行社罚款189万元、导游及从业人员罚款66.416万元),吊销10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吊销9名导游导游证。
开展30天无理由退货
共受理退货申请2145起
保障游客在昆购物权益,自2019年4月25日退换货中心成立以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了1个市级退货监理中心、18个县区分中心、100个退货咨询点、2个现场退货服务点建设。截至今年11月,共受理退货申请2145起,退货申请涉及退款金额总计约1440万元,目前已全部处置完成。受理的退货申请涉及昆明市666起,退款金额总计398万余元。其他州市1479起(大理州687起、丽江市579起、西双版纳州157起、迪庆州20起、保山市20起、德宏州14起、楚雄州2起),退款金额总计1000余万元,服务质量获游客认可。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查办流通领域违法案件1679件 查处食品违法案128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陆弋介绍,今年1—10月份,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流通领域违法案件1679件,罚没金额2325万元。
办结涉旅投诉件305件
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面,重点整治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标识不清楚等违法行为,共开展快速检测215批次,责令整改68家,停业整顿38家,立案查处8起。
开展米线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掺假掺杂、标识标签不合法等违法行为,共抽检26批次,快检82批次,责令整改33家,停业整顿1家,立案查处6起,取缔1户。
开展餐饮无证入网经营者及违规平台治理。对美团外卖昆明分公司未审核入网立案查处,责令美团平台整改136家,督促下架36家。
开展处方药质量安全整治。组织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人员培训,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师在岗履职、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销售进行重点检查。
大力开展气瓶充装、检验机构集中整治。排查并责成整改安全隐患78条。
开展机械式停车设备隐患集中排查。发现并责成整改安全隐患24条,拆除严重安全隐患机械式停车设备102台。
开展减税降费行动。对涉企收费集中检查,检查行政、事业单位242家;责令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清退中国联通电费14.5余万元。
开展旅游市场集中整治。办结“一部手机游云南”等涉旅投诉件30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万元。
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0件
把主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提升改造列入市政府“惠民实事”和三年提升改造计划,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及建设管理,目前完成改造提升119个,新建扩建23个、取缔关闭24个、收购回购2个。全力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关闭活禽批发市场7个,关停活禽销售摊位893个,取缔无证照经营54户,责令改正60户。
截至目前,共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件、价格违法案件110件、药品违法案件16件、食品违法案件128件、假冒伪劣防护产品案件62件、侵害消费者案件13件、违法广告案件11件,罚没375.31万元同时,在集贸市场显著位置设立消费投诉举报电话,仅今年1—10月,集贸市场领域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369条。
市城市管理局
关停取缔20个黑土场
曝光3家扰乱秩序渣运企业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邓卫东介绍,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在渣土运输管理、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两个主要方面下功夫,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整治工作。
智慧管理渣土车 推广“昆明渣土通” 在排查过程中,关停取缔20个黑土场,联合交警、交运等部门查处一批违规运输渣土的渣土车,全面推行智能渣土车,运用昆明市建筑垃圾北斗监控平台对渣土运输全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公开曝光3家扰乱行业秩序的渣土运输企业。
依托昆明市建筑垃圾北斗监控平台及其手机终端App,进行网上审批、远程监控、移动执法。全面推广“昆明渣土通”软件,实现施工工地、渣土运输企业和渣土消纳场信息透明、共享,杜绝工程层层分包、利益层层盘剥,促进市场良性发展。3年来,全市城市管理部门共计检查施工工地170余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250余份,对300余家违法现场督促整改;查处各类违规案件5700余起,罚款700余万元。
同时,坚持把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利用工程渣土对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等72个关停矿点进行生态修复,已累计完成8000余亩修复任务。
整治“两违”建筑1358.13万平方米
违法违规建筑就像城市的“毒瘤”,损害的不仅是春城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市城管局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配合无人机航拍、实地核实等多种手段,摸清全市违法违规建筑存量,统计疑似“两违”建筑306074宗11554万平方米。
同时,形成长效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两违”建筑早发现、早治理,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多维防控手段,做到“发现精准化、防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拆除精细化”,确保“控增量、减存量、建机制、保长效”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治13928宗,面积1358.1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