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一周年特刊·聚焦】立足本土文化富矿,惠州文艺竞创一流

图片
惠州作家深入农村基层采访创作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李海婵
11月27日,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厚植于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五年间惠州文艺事业硕果累累。目前,惠州市一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数5833人,各县(区)文联所属协会会员达4726人,省级、国家级获奖作品1400多件,成为惠州提升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文艺服务于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特别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组成四个文艺队深入基层送文艺百场宣讲、百场演出、百部创作、百场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44场,为乡村振兴奉献文艺的力量。
如今,惠州文艺繁荣发展中,但也存在着文艺领军人物还不多、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惠州市文联主席安想珍介绍,接下来将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书写岭东雄郡千年惠州的新精神、新风貌,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演绎精彩故事。
图片
惠州作家到东湖旅店采访创作
文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太好了,我们要拿回家挂起来!”11月11日至12日,惠州画院文艺志愿者分别走进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和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吴宝霞、杨中华等10位书画家挥毫泼墨。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宁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手拿着自己挑选的心意画作,脸上不禁流露出灿烂的笑容。据悉,此次活动创作了96幅美术和书法作品,全部送给当地村民留作纪念。
与此同时,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和博罗县福田镇山下村也迎来了惠州市蓬莱书画研究院文艺志愿小分队。惠州市硬笔书协两支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惠东县多祝镇大和村太和学校、惠城区横沥镇大岚中心小学,现场,文艺工作者开课,赠送教材及一些优秀作品……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随处可见惠州文艺工作者的身影,给群众送来了一场场“文化大餐”。
图片
送“福”(挥春写对联)到基层,民间文艺进村进社区 王佩云 摄
这离不开惠州市文联组织的“到人民中去”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四个一百)主题系列活动。在2018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底,全市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组成文艺宣讲、文艺演出、文艺创作、文艺志愿服务四个文艺队,深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委、新农村示范点、学校和企业,下基层送文艺百场宣讲、百场演出、百部创作、百场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目前为止,已累计开展活动344场,系列百场活动参与艺术家已达800多人,观众近8万人。“我们将精神食粮送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文艺的力量!”安想珍说道。
为了让文艺成果进一步惠及人民大众,文艺志愿服务惠民乐民。惠州市文联多次组织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民间文艺、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种艺术门类志愿者深入到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学校和企业,送书画、送演出,开展文艺辅导,举办公益培训。活动所到之处,备受老百姓的欢迎。
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对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戏剧和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重点扶持,鼓励人才潜心创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文艺人才机制体制,加大力度培养文艺领军人才,培养青年文艺骨干和艺术新苗;还邀请了众多大师名家,如张炯、蒋子龙、叶辛等几十位国家、省文艺名家到惠授课,或举办专题创作讲座、座谈研讨,提升本地文艺人才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齐心努力之下,文艺群体日渐壮大。目前,市文联团体会员已达30个,市一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数5833人,其中国家级会员417人、省级会员1312人。各县(区)文联所属协会会员达4726人。
图片
百场文艺宣讲到农村 王佩云 摄
文艺创作成绩有目共睹。各艺术门类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出版、展演、拍卖、收藏的作品数千件。其中省级、国家级获奖作品1400多件,刊发作品1300多篇(幅、首),出版作品近300部。散文集《时光印格》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集奖,《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和魔术《醉翁之意》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玉雕《吉祥》获2017年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长篇报告文学《乌禽嶂下的中国好人》、广播剧《县令张津》《美丽的海龟湾》、电影《灵魂的救赎》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等。这支文艺骨干队伍正不断为提升惠州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
当前,惠州文艺创作繁荣。安想珍也坦言,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文艺领军人物还不多,文艺阶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现象,文艺创作力度需加大推进;相比新时期文联工作所需的担当作为,深化文联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大等。安想珍表示,面对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将认真解决。今后五年,将着力推动文联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建设的主导作用,创作生产出具有中国风骨、时代风尚的文艺精品,为绘就国内一流城市文艺事业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片
惠州作家深入农村基层采访创作
300余作家齐心助力乡村振兴
文学创作是文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惠州市作协集体创作的文学作品集《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百篇首)、电影剧本《腾龙湾》已完成研讨、集结出版工作,即将推出,引发关注。
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介绍,文学作品集《在希望的田野上》筹备时间长达一年,300余名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300余篇作品,涵盖了报告文学、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精选出其中100篇作品集结成册,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反映老百姓心声,展示惠州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
这一作品集的背后,是惠州作家们的脚步遍布全市基层。2019年底,300多名作家兵分多路,组织采风,关注村容村貌、精准扶贫、农村老人等乡村题材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丰富了题材的多样性。作家们在集中采风期间也找到了各自创作的“落脚点”“根据地”。作家黄伟辉多次深入龙门,每次都来回数百公里采访“中国好人”黄子能,讲述了黄子能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争做好人齐致富的感人事迹;毛锦钦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熟悉了村里的人和事,与很多村民交上了朋友,才慢慢形成创作大纲,构思展示出博罗县园洲镇上南村村民走上小康之路的幸福生活;电影剧本《腾龙湾》作者之一牟国志告诉记者,剧本《腾龙湾》历时一年创作而成,为了撰写该剧本,他曾到惠东、大亚湾的海边渔村体验生活3个月,深入了解这些渔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迁,把自己的所闻所悟凝结到剧本中……
图片
百场文艺宣讲到农村 王佩云 摄
作家们用行动证明了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陈雪说,只有走出去,到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寻找到创作的源泉:“接下来,我们将组织更多的作家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写出更多更好的不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来。”
这只是惠州作家群体创作的缩影。作为惠州老牌的文艺团体,市作协历史悠久。陈雪介绍,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原惠阳地区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惠阳文学协会建立,初有会员21人。1985年,经惠阳地区文联批准,正式成立惠阳地区作家协会,1988年改为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发展到70人。截至目前,市作协会员涵盖三县四区,本级会员有500多人,登记在册的省级会员有123人,中国作协属下二级协会会员有50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2人。陈雪说:“我们从在会人员数量上可以看到,惠州作协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这也说明了惠州作协与时代一同成长!”
“作家就是拿作品说话的!”陈雪介绍,惠州市作协创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仅2019年,会员在国内各级杂志报刊发表了作品1000多篇(首),出版的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诗歌、文集有26部,并有多部作品获得广东省、惠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图片
全国第三十三届(广东惠州)中华诗词暨苏东坡诗词艺术研讨会
其中,近十年来,报告文学作品获省市多个权威奖项。刘明霞的著作《乌禽嶂下的中国好人——一个乡村教师37年的坚守》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邓仕勇的著作《别向命运屈服》获得2017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二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优秀奖,这是广东省报告文学体裁最高荣誉奖项。
惠州作协获得的成绩离不开时代发展与文化底蕴的熏陶,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陈雪介绍,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惠州天然是个文化宝藏。以近现代来说,惠州是中国国民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邓承修、欧榘甲、陈炯明等仁人志士,际会风云,脱颖而出。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表现,也赢得了“中流砥柱”的美誉。而改革开放以来,惠州更是从一个小城蜕变为大湾区里的核心城市……“光是这一段,就有无数文化素材有待挖掘创作!”陈雪观察到,几十年来,曾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东征!东征》、《乌禽嶂下的中国好人》等文艺精品,大多取材于本土的历史现实题材。
稍显遗憾的是,尽管惠州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创作宝地”,但目前作品数量与质量却失衡,缺乏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优质作品。“换言之,这片肥沃的土壤没有实现大丰收!这是短板。”陈雪分析,这是由于作家自身重出版而不重发表,没有沉下心来积淀历练,很多优质选题没有充分挖掘。陈雪举例,惠州曾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到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大多创作者只扎堆苏东坡。
此外,惠州也需要进一步营造出文学批评的环境。“文学批评是创作的镜子,我们需要更多挑刺的人!”同时,他也希望文化主管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激励更多文艺工作者投身创作之中。
图片
百场文艺宣讲到农村 王佩云 摄
惠州诗词楹联、小小说异彩纷呈
在文艺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惠州诗词楹联学会。据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罗胜全介绍,该学会致力于推动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乡)”、“中国楹联文化之市(乡)”,诗教和联教活动遍地开花。这些年,学会近300名会员创作了大量诗词联作品,其中已知作品22首(副)在全省和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现有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达132名。
尤其是,2019年12月,全国第三十三届(广东惠州)中华诗词暨苏东坡诗词艺术研讨会在惠州举行。中华诗词研讨会是当今诗坛规模宏大、名流荟萃的权威学术集会。此次活动在惠州举办,体现了当时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期间,惠城区、惠东县、博罗县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的荣誉称号;今年,龙门县创建“广东楹联文化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之乡”的工作已启动。
图片
惠州诗词楹联学会助力乡村振兴
惠州诗词楹联学会紧抓创作,为惠州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与生机。罗胜全介绍,该学会先后收集整理和创作了“古今诗人颂惠州”系列和“惠州风韵”系列诗词楹联作品选8卷,为评定“历史文化名城”加了分。同时,还出版了《惠州诗联》年刊11本和近300期的微信公众号,鼓励和带动会员创作了诗词楹联专著100余部。
除了惠州诗词楹联学会,“惠州小小说现象”也引起业界关注。如今,惠州是岭南小小说重镇和全国小小说创作研究中心;全国唯一的“中国小小说之乡”落户在惠城区;3人获得小小说领域最高奖——金麻雀奖,被誉为“惠州小小说现象”,为惠州文艺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光彩。
头雁带动群鸿高飞,这离不开惠州市小小说学会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的申平。申平出生、成长于内蒙古,在内蒙古期间,开始走上小小说创作道路。到广东惠州工作后,不仅自己创作展开了新画卷,而且积极团结、引领、培养当地小小说作家。申平介绍,他刚到惠州市文联工作时兼任市作协秘书长,便重新登记整理会员,大力发展新会员:“慢慢地,小小说作者从几个增加到20多个。”
图片
惠州小小说大课堂吸引众多人参与
2007年,时机成熟,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宣告成立,申平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后,打造并用好了“两个抓手”,使得惠州小小说蓬勃发展。抓手之一就是2010年在惠州学院成立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由此开始,惠州小小说学会与惠州学院文传学院一起,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大学生、小小说、面对面”、“小小说活动月”、“丰湖杯”全国大学生小小说大赛、惠州市小小说10年精品研讨会……一场接一场的活动影响巨大,小小说作家在惠州学院学生中一批批涌现,小小说创作研究中心在这里成立,小小说创作如今已成为惠州学院的特色教学之一。
另一大抓手则是小小说大课堂的设立。2020年,是惠州市小小说大课堂开课的第五年。为进一步提高会员的写作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设立惠州小小说大讲堂,面向社会免费传播小小说写作知识,每月一课,先后邀请多位报刊编辑走进小小说大课堂,和会员零距离接触,满满都是干货,受到学员们热烈欢迎。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小小说大课堂似乎难以为继,但是很快又找到了上“网课”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语音进行授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把这一成功做法推广出去,广东省小小说学会网络大课堂由此应运而生。
图片
惠州诗词楹联学会进校园
设立小小说大课堂,使得惠州岀现了小小说创作热潮。据介绍,小小说作者均为业余写作,来自各行各业,许多是最基层的工人、农民、小商业者等普通劳动者,不少人还特地从深圳、东莞等地前来听课。广大小小说爱好者通过这一平台开阔眼界、交流心得、提升技巧,创作水平能力日益增长。
小小说学会成立13年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5月,学会在册会员已发展到102人,会员累计发表作品近万篇。仅2019年,会员在各地报刊发表小小说作品达419篇,作品入选各种选刊和权威选本105篇,10篇作品入选国刊,58篇作品获得大奖。申平、肖建国等人的作品,还被翻译介绍到加拿大和日本。这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十分难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