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钟志:与群众交友谈心 获群众“芳心”

“当扶贫干部就要不断增强‘说服力’、‘耐力’、‘脚力’、‘魄力’,做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芳心’,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这是两年多驻村以来的深刻认识。

传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我叫钟志,是大方县发展和改革局派驻黄泥塘镇营新村的第一书记。2018年3月,带着打赢脱贫攻坚的使命任务、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踏进营新村这片陌生的土地。

那时的营新村,只有少数几个组的通组路打通,记得第一次下队,村委的副支书高廷银就打趣的说道:“钟书记,你这个鞋子去庆上那边的组怕是得不到吃哦,这种天气要穿水鞋,你这个鞋子一哈就泥巴盖到裤管脚,报废了。”

召开群众会

初来基层乍到,“不信邪”地就想试一下,果不其然,才走得一半路程,两只裤腿已裹满当地特色泥土。

 营新村属于一类贫困村,总人口1317户40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8户702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土地破碎、农民文化水平低、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何才能一步步啃下这些“硬骨头”,打下胜利仗,转变群众思想,这一个个问题无数次萦绕在头脑里挥之不去。

  走访贫困户

驻村后,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去,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先后125次全面走访农户450余户,召开小组会议15次,培训帮助干部群众260余人次,调解水、电、路、讯等矛盾纠纷14起,与村民话家常,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情况,共商营新村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儿童节为学生送上新书包

我从解决基础设施开始着手,协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0万元,共修建进寨路、入户路27条,彻底改变了新庄、庆上等几个组“人背马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打通了入户“最后一公里”。同时,帮助协调菜篮子养蜂分红项目资金25万元,辣椒产业发展8000元,帮助6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2019年分别为营新小学100名学生送去书包、篮球、足球等学习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同龄孩子应有的关爱和温暖,看到孩子们接过新书包时纯真的笑容,我也跟着笑了。

如何让贫瘠的土地产生经济效益?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结合营新村气候、土壤、种植习惯,邀请部分党员群众代表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引进经济价值高的红米到当地栽种,优化传统种植结构,并联系省农科院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最终走出一条以产定调、以销促产的“红米之路”。

时光荏苒,二年驻村弹指一挥间,我见证了自己所帮扶的营新村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贫困户精神风貌的巨大改变。

作 者:王 珊(整理)

编 辑:刘洋旭

核 对:许再晶 高 艳

编 审:范 宇

欢迎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