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黄河篇》开播!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龙羊精神”动人心

图片
导读:《奔跑吧·黄河篇》首期节目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熟悉的跑男团,也看到了“黄河第一坝”的时移世易。沿着黄河一路向东,这档老牌综艺用内容创新持续为社会价值赋能,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感受轻松氛围之余,咂摸新“滋味”,产生新思考。
文 | 三木
站在龙羊峡大坝上,沙溢、蔡徐坤、成毅、毛晓彤所在的绿队正绞尽脑汁地回忆知识点,填写黄河第一坝调查报告:日月山是什么区的分界线?龙羊峡水电站有怎样的发电原理?另一边,李晨、杨颖、赖冠霖、李一桐所在的黄队顺利地将一个个关键词填入空格,为团队多争取出10分钟的时间,提前出发进入下一阶段的“龙羊档案解码”。
图片
今年8月《奔跑吧第四季》收官时,节目组就透露会在四季度推出《奔跑吧》特别季“黄河篇”。12月4日,《奔跑吧·黄河篇》作为《奔跑吧》的公益衍生篇如期而至,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奔跑吧·黄河篇》将以6期特别季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每期围绕数个关键词,通过游戏比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嘉宾和观众普及当地的人文历史风情。
首期节目来到青海龙羊峡,在跑男团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探索与揭秘过程中,“再现”了几十年前龙羊峡建设者们的故事与生活,也传达着对坚守龙羊精神者的敬意。
图片
用“尘封的历史”
追溯被时间掩埋的过往
从西宁出发,途经日月山,南行到146公里,便是跑男团此行的目的地,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也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
首期节目的任务设置,便围绕龙羊峡水电站展开。跑男团化身黄河探险队成员,前往日月山与当地藏民交流互动,置身龙羊大峡谷领略“翡翠黄河”,深入龙羊峡水电站建设旧址与新城,完成“黄河第一坝调查报告”。
图片
这份报告,既是“黄河第一坝”的信息浓缩,也是串联起《奔跑吧·黄河篇》首期节目内容层次的重要脉络。
在龙羊峡大坝上,以高准确率完成日月山龙羊峡考卷的黄队率先出发,前往“时间凝固的小镇”龙羊峡小镇揭开“尘封的故事”。在龙羊峡公安局,李晨、杨颖、赖冠霖、李一桐通过“打土坯”的方式找到隐藏在砖块中的密码,解开宝箱并拿到龙羊峡建设者日记——“1976年为了建设黄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坝,我们来到龙羊峡,到达后发现,这里黄沙弥漫、狂风不止,屋无一间、树无一棵,路无一尺……我和工友们白天建大坝,晚上打造房子的土坯……”导演介绍,尽管现在的龙羊峡公安局已经废弃,但曾经却是初代建设者们数个日夜亲手打造出来的温暖庇所。
图片
另一边,沙溢、蔡徐坤、成毅、毛晓彤来到龙羊峡集贸市场,邀请市民在两个石狮子中间手牵手共同连成闭合回路后,成功打开第一段关于“龙二代”(龙羊峡大坝建设者后代)的生活日记:“我在这个镇上出生,每天放学都会和小伙伴来市场街玩,我们最爱在街口的石狮子上打打闹闹……”循着日记主人的描述,绿队在集贸市场中找出一个个尘封记忆中的地点。
图片
在龙羊峡公安局打土坯、到青年广场旧址放声歌唱舞蹈、与伙伴一起去集贸市场与石狮子“玩闹”等,这些记录在日记中的历史被跑男团一一“重现”。《奔跑吧·黄河篇》借由游戏比拼“情境再现”的叙事方式,在嘉宾寻找故事碎片的过程中,浓缩呈现龙羊峡大坝地区发展历史的同时,亦在“亲历”中感受龙羊峡人的生活变迁——即使昔日的繁华已远去,但历史雕琢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图片
而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跑男团还将围绕“划破夜空的流星”“拥抱星星的沙漠”“记录半部中国史的先人”“黄河第一楼”“新时代的黄河号子”“干沙滩变身金沙滩”等数十个黄河边的“金名片”,或亲历、或探寻,在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过程中,追溯被时间掩埋的过往,走进历史、延续历史文脉。
图片
从黄河出发
让变迁的足迹看得见
“得哞!”日月山导游阿忠芳一边向跑男团走来,一边用藏语和大家打招呼。
日月山是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到吐蕃和亲时,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也是此次“黄河第一坝调查报告”的第一个任务地点。“日月山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所以特立此碑石以宣告,对于青海来说就是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从日月山的地理位置到生活习俗、待客之道,随着阿忠芳的讲解,日月山地区人文与历史逐一铺陈在跑男团面前。与此同时,李晨脱口而出的“这是第一题”提醒着队友,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游览。
图片
三年前,《奔跑吧》曾在黄河岸边唱响《黄河大合唱》,2020年《奔跑吧·黄河篇》再次“跑”回黄河沿岸,唱响新时代的“保卫黄河”。自黄河上游西宁出发,跑男团一路向东,带领观众发掘历史故事同时,深入当地百姓,见证沿岸百姓的生活变迁。
不难发现,《奔跑吧·黄河篇》在拓展节目格局与责任感方面做了整合探索,一边加强历史文化属性和正能量输出,一边以躬身力行的姿态展现社会发展变化,用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呈现脱贫攻坚成果。
图片
在日月山,为了让跑男团深切感受文成公主初到吐蕃时与当地人的交流方式,分成两队的跑男团依次传递藏族朋友的话,比手画脚只为尽量准确传递信息,可见语言的隔阂为民族融合与地方发展带来了诸多掣肘。如今,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藏民在说藏语的同时,也学习汉语。当地藏民介绍,现在日月山很多藏族年轻人都会说普通话,“如果全国各地的游客过来,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各民族一家亲。”
图片
而在游览龙羊峡景区时,除了翡翠般的黄河水,时刻吸引跑男团注意的,还有峡谷内的岩羊等野生动物。但实际上,如今这些随处可见的动物在以前并不常见,据龙羊峡景区讲解员程保明介绍,岩羊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些年来数量才逐渐增长,就连以前景区内少有的高原土拨鼠(旱獭)也多了起来。
图片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不断深入,各行业深层次、多形式推进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奔跑吧·黄河篇》将国家脱贫攻坚的现实面貌与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感受时代的发展脉搏。热闹、欢笑、具有竞争感的游览表象背后,融入的是对生活与环境变迁的观察,《奔跑吧·黄河篇》在正能量的建构和呈现中,传递出价值表达的新方式。
据悉,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跑男团将会在青海、陕西、宁夏等黄河沿岸,通过创新游戏设置、直播带货扶贫等形式,展现黄河流域作为生态屏障、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关键区域的重要地位,聚焦黄河沿线工程建设,关注百姓近年来的生活变化,描绘黄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的“文化之美”。
图片
以时代议题为母题
综“N”代也可以“奔腾”
“看下边那条小路,现在还很清晰,感觉好像刚有人走过一样,其实这条路已经有四五十年没人走了,曾经的水电站建设者扛着仪器在上面走了无数次,到最后就留下了这条路。”1976年开工建设,1989年完工运行,龙羊峡大坝基本完全依靠人力修建,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的土路凝结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建站历史,更承载了几代人的奉献与付出。
图片
一直以来,谋求“有意思”与“有意义”的最大公约数,始终都是《奔跑吧》的题中要义。“人生的选择”“偶像包袱”“真相”……《奔跑吧》第四季便逐渐注入更多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以期影响更多观众,尤其是节目的主要受众——年轻观众群体。
在《奔跑吧·黄河篇》中,无论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还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展现都可以在首期节目中窥见一二。以时代议题为节目创作母题,《奔跑吧·黄河篇》用游戏体验的新角度、平实接地气的新语态为综“N”代创新注入血液,同时对时代精神的关注,也让节目在立意与社会影响层面尝试更深刻的思考。
图片
龙羊峡艺苑旅游公司船长赵永龙1984年在龙羊峡出生,跟随父亲修建水电站长大,回忆起小时候在水电站附近的生活,最开心的就是“每天看到大坝修建过程中大型机械来来往往、看到建设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大学毕业后,赵永龙选择回到家乡,在为家乡建设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直言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龙羊峡展现给全国人,“让大家都能真正地了解龙羊峡”。
节目中这种对时代精神的关注,在尾声达到高潮——曾经龙羊峡大坝的建设者们以及他们的“龙二代”被邀请来到现场。
图片
龙羊峡水电四局修理工魏志勇,作为1976首批来到龙羊峡的建设者,面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后退,也没有后悔;祖孙三代都是水电人的龙羊峡水电四局驾驶员腾爱峡,自来到龙羊峡便从事大型机械自卸车克拉斯的驾驶工作,在当时很少有女司机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至今,而她对待龙羊峡的感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爱是热爱的爱,峡是龙羊峡的峡”;“龙二代”刘澎,1971年出生在盐锅峡、成长在刘家峡、学习在龙羊峡、毕业后在李家峡工作,从爱人到兄弟姐妹都是水电工作者……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正因为几代人的奉献,才铸就了如今的龙羊峡大坝和龙羊精神。将黄河沿线的自然、历史、人文相结合,摆脱单一的竞技娱乐属性,《奔跑吧·黄河篇》呈现出观照文化、观照现实的温度与深度,是综“N”代自我创新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由一份调查报告“开跑”,《奔跑吧·黄河篇》后续的内容如何“奔腾”,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