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翅膀价值14.5亿元!内江市财政局让301个“贫困村”开启蝶变——

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是每一个贫困户的梦想;瓜果飘香、产业兴旺,是每一个贫困村的梦想……

“十三五”以来,内江财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开创了“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径,让一个个“脱贫梦”如雨后春笋般,在甜城大地生根发芽。

301个“贫困村”,蝶变为“美丽村”

基础设施条件差、集体经济为零、劳动力流失、1200余亩耕地大面积荒废……以前,贫穷是威远县高石镇禾丰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之后,300多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禾丰村开启了蝶变之路。

▲威远县高石镇禾丰村柑橘种植基地

硬化通村公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危旧房屋,发展种植、养殖业……如今的禾丰村,通村公路四通八达,田园果渔现代农业产业四季兴旺,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已经在这里铺开。

▲威远县高石镇禾丰村新貌

禾丰村不是个例,借着内江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的“东风”,全市301个贫困村农业生产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名财政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和追求。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做好资金保障的“粮草军需”工程,内江制定了《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建立脱贫攻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财政直接投入需求。

通过“向上争”“本级投”“金融引”“整合聚”等措施,努力争取资产收益扶贫、“插花式”产业扶贫试点和激励奖补等一大批倾斜性补助资金落地内江。

市财政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完善和拓展财金互动工具,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基金分险、农业保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脱贫攻坚的信贷支持。

通过指导各县(市、区)整合各行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行业资金“统筹安排、协调互补、集中投入、综合打造”。

2016年以来,全市共筹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73亿元、市本级投入2.3亿元、县级投入2.47亿元,引导行业扶贫资金投入达61亿元,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财政直接投入需求。

310个收益扶贫项目,“造血”扶贫拔穷根

贫困村增收难,难在无产业支撑,无造血功能。

在东兴区高粱镇清溪村,借助6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资金,村里引进了一家总投资400万元的水果包装厂,村里每年有4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全村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28000元,16名贫困人员就近务工,年增收3万余元。

▲东兴区高粱镇清溪村水果包装厂

村上出地、财政出钱,建好的厂房租给企业,贫困户不仅每年有16000元的租金分红,而且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面对这样的大好政策,年近花甲的张丽均乐开了花。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

针对内江“插花式”贫困实际和贫困群众能力性致贫突出的情况,为赋予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和财产收益权,拓宽增收渠道,内江不断探索资金使用机制,2015年在全省率先创造性探索“两集中、三权六化”模式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通过“三权六化”资产收益扶贫,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贫困户建立了稳定增收渠道,帮助了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内江已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亿元,实施贫困村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10个,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贫困户建立了稳定增收渠道,不仅帮助贫困村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还为乡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劲动力。

3.14亿扶贫基金,兜牢民生底线

威远县山王镇象鼻村村民刘建英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

为了治病,刘建英不仅掏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近20万元的外债。“最恼火的时候,一个家庭连可以说睡觉的地方都没得。”就在刘建英一家为了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她带去了希望。1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为她缓解没钱治病的困难;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为她养土鸡、养肉兔,发展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

从养鸡到养牛,从解决温饱、还清债务再到脱贫摘帽、翻新房屋,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刘建英的养殖规模逐渐从几百只鸡扩大成为拥有6头肉牛,60余头生猪的中小型养殖场。

为解决现有普惠政策扶持后仍有困难的贫困家庭就学、看病就医、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内江建立起规模为3.14亿元的教育、卫生、产业、小额信贷扶贫基金和特殊困难救助基金,短短几年内,让无数个“刘建英”重拾生活的信心,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四项基金培训

截至目前,累计使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0.55亿元,帮助了5.08万人次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0.38亿元,帮助了3.67万人贫困患者解决就医难问题;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引导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8亿元,帮助0.56万户贫困户解决贷款难问题;使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78亿元,向0.36万户贫困户借款0.36亿元,由村集体使用1.42亿元发展集体经济,带动5.3万户贫困户受益。

严监管,筑起扶贫资金使用“高压线”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如何做到资金支出科学有效,充分发挥扶贫效益呢?

市财政局建立“绿色通道”,通过对财政扶贫项目实行财政评审“随到随评”,减少项目实施前期准备时间;简化报账流程,对依据充分、手续完备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报账;实行直接支付,资金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到施工(供货)方;建立项目台账,实时跟踪进度,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和时效。

对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项库款保障管理,对扶贫资金封闭管理、专项调度,在安排预算的同时调度资金,实现“钱等项目”。

实行项目分析和通报约谈制度,对支出进度慢的项目逐项梳理、制定整改措施,定期通报支出进度,对进度落后的县(市、区)予以约谈通报,2019年8月以来的扶贫库款支出进度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内江先后制发《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有章可循。

强化日常监督。各县(市、区)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镇)和村将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全部公告公示;实行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把扶贫资金的下达、支付、使用全过程纳入信息系统监控。

严格专项检查,连续4年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基金专项检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总体安全、规范运行。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核查、检查9轮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总体安全、规范运行。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决策部署,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继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监管,以全力决战之势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文稿:蒋金凤

编辑:张佳瑜

图片:蒋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