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窗户下”设置投放点,猎德这样进行垃圾分类!

居民参与率达到了100%,投放准确率达90%,小区每天分出厨余垃圾约40桶、可回收物约1.8吨/天……这是猎德旧村改造复建小区猎德花园,垃圾分类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的垃圾投放亭就在复建房架空层,成为天河区离居民房最近的投放点之一,被称作“窗户下的投放点”。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秘密?
据悉,猎德花园是猎德旧村改造复建小区,地处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该小区共有6416户,分为4个组团,现有住户约1.7万人,其主要居民是猎德村民和租住在此的珠江新城白领、外国友人。这里平均楼层高达32层,最高楼宇达40层。如何破解高层撤桶难?如何破解投放点设置中的邻避问题?如何引导村民和租户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经过摸索,猎德村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共治,智慧先行,民生为本”的生活垃圾猎德模式。
为更好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了猎德花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猎德村公司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猎德花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猎德村董事会成员任副组长,分别负责花园四个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两级党组织委员及村公司14个经济社召集人分别在各区域里协助开展工作。
猎德花园复建房自2012年回迁以来,该小区就形成了每层均有垃圾桶的配套设置,对居民来说,确实方便快捷,但也产生了垃圾异味等尴尬境况。撤桶之后,居民非常不习惯,尤其高楼层住户反映,下楼扔垃圾对他们来说变成了某种负担。为此,猎德村主要在宣传、设点、硬件上下功夫,采取土洋结合的方式进行化解: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如效仿以前“大喇叭”的方式,依托复建房各楼层的播音系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发扬基层民主,收集居民意见、公示投放点效果图、召开居民议事会,坚持群众的事商量着办,经过多论磋商、磨合,最终一致同意将投放点设置在小区架空层,成为天河区离居民房最近的投放点之一,被称作“窗户下的投放点”。
“窗户下的投放点”卫生秩序自然要求更高,投放点实行每天两次拖洗、消毒,时刻保持投放点干净整洁、无异味。在分类亭,由受过培训的回社区报到党员带头,联动小区物业、街道环卫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村公司干部、热心居民等进行守桶引导、清洁地面。
猎德花园小区有村民、流动人口和外国人。为了让“村民”、流动性强的租客和语言沟通不畅的外国人这三个群体把垃圾分类习惯持续下去,除了小区内的宣传元素外,社区居委、村公司及小区物业等各方,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点对点宣传。针对村民发布垃圾分类村规民约,针对租户将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到房东身上,让房东教租户分类,针对外国人组织精通外语的人士与其进行沟通。此外,社区居委、村公司、妇委会及小区物业等各方,还针对垃圾分类中存在的乱投放问题通过摄像头、垃圾袋中的地址信息等进行倒查,并对相应责任方进行上门提醒,确保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此外,考虑到天气和美观度问题,猎德花园所有垃圾分类亭上方全部加装了遮雨篷。针对上班族下班晚、投放垃圾迟的特点,为避免误时投放点生活垃圾过多,无法及时清运造成垃圾散落在地,散发异味对小区环境造成影响,猎德花园在执行省、市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规定的投放时间的基础上,增加晚上九点至十二点的夜间投放时间,方便上班一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松、庄小龙、莫伟浓 通讯员 周海棠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