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银行看直播、小视频,打游戏,你期待吗?

图片
文/陈婧
你希望通过手机银行直接办理开户吗?你能接受手机银行加入直播、短视频、小游戏等娱乐化创新功能吗?
线上渠道正在成为承载银行大部分经营服务的载体,其中手机银行更是电子银行的核心。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线上化、数字化的经营和管理就是银行经营和管理本身,这也是转型的意义所在。
在“2020银行数字生态与普惠金融峰会”上发布的《202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指出,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20年增幅达到8% ,用户比例达到71% ,同比增长12%。
手机银行创新功能不断拓展
用户不仅对于目前的电子银行业务有较高接受度,而且有意愿接受更多线上功能。
报告称,在用户认知层面上,银行开户仅能通过线下办理,较为繁琐;超过50%的用户期待可以实现通过电子银行开通银行账户,“60后”对于远程开户最为期待,其次是喜好新事物的“00后”与“90后”。
有观点认为,在监管支持的前提下,如果未来实现远程开户,银行需进一步完善远程开户流程,同时加强远程开户的宣传,加深用户对于远程开户的认知,降低开户门槛。
此外,目前头部银行已在探索手机银行直播功能,希望通过直播为银行旗下产品进行宣传。虽然手机银行直播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报告建议,需严格遵循当地银保监机构的相关规定,对银行产品宣传进行严格监管。
随着创新功能的不断拓展,零售用户对电子银行或多或少仍存在着安全性的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支付密码、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密码是用户最关心的三项隐私信息,分别占比55%、54%和51%,远高于其他隐私信息。
相对而言,用户对于生物识别信息,例如面部特征、指纹、声纹等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同时,用户比较接受银行使用性别、电话号码、年龄等轻度隐私信息以获得银行方面更好的优质服务。
根据报告调查结果,用户认为银行可通过存储记录方便核对、无个人信息泄露、人工客服快速对接等方式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感。
而企业用户在使用手机银行中的顾虑主要担心手机被盗及隐私信息安全。用户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顾虑主要是技术成熟度和隐私安全。
隐私安全如何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在峰会上表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得到巨大提升,取得瞩目成就,有力支撑金融创新发展,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
但是,杨富玉指出,在银行业良好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银行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一些挑战。
“要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杨富玉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数据的重要价值,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数据质量。按照数据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做好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精细化管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保障隐私安全只是当下电子银行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在隐私安全背后,是数字化转型之下银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变革。
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刘强认为,银行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体制机制,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正是这种严谨性让很多流程在执行中近乎僵化,使银行很难像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那样灵活敏捷地适应市场变化。“所以构建银行数字生态,要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
“应当逐步把这些不属于银行传统工作、很重要但却未必被认识、被重视、被理解、被公允评价的工作,逐步变成银行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和‘传统’工作。”在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关铁军看来,“这些”工作是指有效安排体验和流程设计、工具建设、平台搭建、系统梳理和整合、新技术应用、跨渠道联动、在线风控、传播推广、培训宣导、数据运营等基础工作。
关铁军认为,这个过程将是推动人员结构调整、专业队伍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也将是推动穿透经营结果审视经营和管理基础、修正评价方法的过程。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