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社区环境,绿道公园助力幸福心城

■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

每天傍晚,只要天气晴好,家住河源市区东江湾公园附近的张女士都会到公园慢跑,在运动中迎风欣赏东江美景。自东江湾公园开园以来,越来越多人像张女士一样,喜欢来公园运动、散步。

●撰文:余佩 欧阳海帆 吴俊杰 陈殷

80个公园▶▷

河源公园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自2009年开始,河源市即着手公园城市专项规划,按照“一环、二轴、多点、网格化”布局:一环,即桂山、梧桐山、笔架山等城市外围绿地构成的环城生态绿地;二轴,即东江、新丰江沿江岸线组成的以景观、休闲、旅游、生态为主的城市景观轴线和生物通道;多点,即镶嵌于城市中的30个大型“骨架”公园;网格化,即以河流绿化带、道路防护林、林荫大道等“绿色廊道”为脉络,以休闲公园、花园、小游园为节点的网格化绿地。为了更好地体现“园中建城、城中建园、人在园中”的理念,《河源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还对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进行了系统规划,形成了空间布局均衡、规模合理的绿色城市生态体系,市民可以“推窗即见绿,出门就进园”。

滨江大道段、万绿湖大道段等15条绿道约51.3公里陆续建成,串联起东江画廊风景区、龟峰公园、恐龙文化公园等城乡绿色资源,与公交、步行自行车慢性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场所和途径,一种低碳出行、运动健身、领略自然风光的休闲生活新方式,正在这里盛行。

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河源上上下下的共识与行动。河源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筑牢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秉承生态至上理念,河源不断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致力于营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的现代化都市,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河源市2018年启动了规划至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精心谋划“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绿色湾区美丽湾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功能培育等五个方面,重点做好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对接。

为此,河源市见缝插绿,改造建设了茶山公园、幸福小区、新江健身公园、火车站广场等25个公园,使得全市公园整体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满足周边市民的休闲需求,形成了以休闲公园、健身广场为骨架的网格化布局。

河源市从零零散散建设城市公园到系统打造公园城市,在公园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市大大小小的公园有近8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4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25%,绿化覆盖率42.46%,并以公园为载体,融入更多客家文化、人文故事、科普宣传等内容,打造人文与自然一体,美貌与气质并存的城市公园,河源正变得越来越宜业宜居。

“百街千巷”综合整治▶▷

激发背街小巷活力

城市公园关乎整座城市的形象,背街小巷则关乎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2018年以来,河源市加快推进“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越来越多的老旧背街小巷焕发新活力,“颜值”大提升。

位于源城老城区翔丰商业广场附近的竹园路一带,原本外观破旧,污水横流,时常可见垃圾乱堆乱放。如今,排污排水管道改造完成,重新硬化的路面铺上沥青,建筑外立面改造完工,米黄色外墙和仿古门框等,处处彰显客家韵味。

竹园路旧貌换新颜是河源大力优化城市环境的一个缩影。河源市计划用3年时间(2018—2020年)实施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对中心城区1234条普通街巷进行综合整治,每年打造1个示范街巷。其中,源城计划3年内对上城街道、新江街道、东埔街道、源西街道及源南镇辖区内的1058条街巷进行综合整治,以求实现“街巷整洁有序、服务便民完善、形象美观大方、文化彰显特色”的整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