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河长制”治出好风光

央广网芦溪12月11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肖湖)“袁水东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庭波。”“袁水”与“萍水”为萍乡分流湘赣两江的两大水系。芦溪居袁水源头,袁水源头河古称芦溪,因河得名——为芦溪县地名由来。

芦溪县与水有着不解情缘。境内有袁河、潭口河、万龙山河等6大河流及22条中小型河流,有山口岩水库、明月湖水库、锅底潭水库等43座水库,2300余座山塘,全县河流总长370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可以说,芦溪是一座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的城市。

如今芦溪,无论是袁河两岸的河网水系,还是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都有一个守护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河长”。

近年来,芦溪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横纵管护体系,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促进河流管护长效化,生态环境优化,有效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喜人态势。

每天巡河一小时,对于源南乡石北村党支部书记李坚来说,早已成了习惯。作为村级河长,“母亲河”袁河牵挂着他的心,他说:“只有经常来看一看,才能感觉到踏实”。

巡河时遇到问题怎么办,跟着李坚巡河,才明白其中“奥秘”。河面上漂浮着塑料垃圾,河长打电话,保洁人员就会及时清理打捞;发现排污行为,劝说阻止无果,或请“河道警长”来执法,或借助“智慧河长系统”,拍照上传至信息平台,由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在芦溪县,河长的“话语权”很大。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实到位,该县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设立县级河库长12名,乡镇级河长25名,村级河长109名,巡查员141名。“县长河长”“乡长河长”“村长河长”……这让芦溪县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环保要求、顺应生态大势进行,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沿着河道步行观赏两岸风光,只见水面波光粼粼,城市建筑、农家依河而建,笑语盈岸。生活垃圾、污水都去哪了?答案在这里。

该县以最大的力度、最严的标准、最重的处罚,开展了水源地保护、袁河流域综合治理“十大行动”,着重对沿河排污口进行严厉整治,加大对涉河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整治沿河养鸭场8个,养猪场拆除381户、关停222户,拆除涉河违建12处;推进水库退养行动,完成26个水库退养;开展联合行动,对袁河周边1000米范围内小散乱企业进行排查,对2家散乱污染企业下达关停取缔通知……”这一组组数据,是该县河道治理扎实开展的直观体现。

除了“河长”,芦溪还积极动员各界力量为“河长制”助力,其中少不了“河小青”的参与。

寒冬时节,上埠镇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芦溪县袁水源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沿着湖心岛,手拿垃圾袋、钳子,熟练地将塑料瓶、易拉罐、废旧海绵等垃圾钳入袋中。

“我就是芦溪人,现在也住在袁河边,看着这几年我们的母亲河越来越清澈,河边的环境越来越好,能为保护袁河出上一份力,心里觉得很自豪!”一名“河小青”说到。

该县创新探索“共青团+团员少先队员+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河小青”队伍模式,建立“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13支。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参照河长制工作机制,分段认领,落实到人,定期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力所能及清理河流沿线各类垃圾。目前,全县“河小青”志愿队已达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