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名藩 丝路要冲——探访皋兰县博物馆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皋兰县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文物)局。2019年1月8日新馆建成后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7737.2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19年底馆藏文物210件(套),其中三级文物18件。

皋兰县博物馆藏品以马家窑文化彩陶,明清瓷器、书画及魏振皆书法为主要特色。皋兰县博物馆有2个基本陈列,包括皋兰历史文物展和魏振皆书法展。皋兰历史文物展厅展出文物65件(套),涉及了新石器时代、汉、宋、明、清至民国时期,展出彩陶类型众多、器型丰富、图案绚丽,充分体现了皋兰境内彩陶的优美,展出西夏官印也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魏振皆书法展厅展出了甘肃近现代著名书法家魏振皆先生在1925至1967年之间创作的书法作品32幅、部分手稿,以及魏振皆先生使用过的印章、印泥、照片等私人物品。(皋兰县博物馆 供稿)

琉璃耳铛 (三级文物)出土于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汉墓,为墓主人的耳饰,说明皋兰从汉代以来就已经开始使用玻璃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在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刘兰芝的“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说明铛已然成为汉朝非常流行的妇女装饰品。

西夏官印 (三级文物)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皋兰县水阜镇水阜村,上刻西夏文九折篆“首领”二字,印背无制印时间和掌印者姓名款文。宋夏大规模战争总共发生五次,在第三次战争时,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国内政乱,宋神宗部署五路大军进攻西夏,其中李宪一路由临洮出发到榆中县三角城,攻克兰州打败西夏军,兰州归入北宋版图,此铜印可能就是此次战争失利,西夏军队仓皇撤离时遗失。它的发现为研究西夏军事建制及在皋兰的军事活动提供了佐证。

四乳四神兽铜镜 (三级文物)出土于皋兰县石洞镇聚水坝墓群,直径10.3厘米、厚0.4厘米,重480克,保存完好。图饰采用四分法布局,以中间圆形钮座为中心,以带座的四个乳钉将浅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分隔为东西南北四区域,此镜制作精巧,图案丰富,艺术性、装饰性极高。四神兽作为中国古代神灵的象征,分别管辖着东、西、南、北四方。作为纹饰出现在铜镜上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的神灵信仰,将其当作镇邪的神灵。

货泉皋兰县博物馆现藏2枚,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钱币铜色稍呈红色,圆形方穿,有内外廓,正方形穿,穿之两面有廓,钱面模铸篆文“货泉”二字,是王莽后期铸币的代表作,是莽钱中较珍贵的品种,货泉从天凤元年起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

圆圈菱格纹双耳彩陶瓮(三级文物)出土于皋兰县石洞镇东湾村。口径15.0厘米、腹径40厘米、高46.5厘米、底径12.0厘米。上腹部绘有四大圆圈纹,该纹饰是马厂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纹饰,是由半山类型的旋纹演变而来,先用红色带绘四大圆圈,内外绘黑色带圈,圆圈内填以菱格纹。这种装饰手法为以后瓷器上的图案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