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云门囤石天门绝壁有悬棺,棺材怎么放上去?技术人员:让我想想

陡峭悬崖上,惊现若干悬棺!上是数十米高的悬崖,下是数十米深的深潭,那些悬棺是如何拿上悬崖峭壁的呢?这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蒙上了一层极为神秘的面纱。

近日,记者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云门囤湄江之上看到,江上突兀着一座高大的水上天生桥,这就是云门囤水上石天门。石天门天然桥洞宽约80多米、高约100米,堪称水上天生桥奇观。

天然桥洞

据《遵义府志》记载:“云门囤,遵义县东之奇境也。”“云门囤在东南百里,高百余丈,两山合顶如架桥。”可见,云门囤石天门水上天生桥奇观早有历史记载,早被世人所关注。

经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云门囤石天门水上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是因为以前的“天门”曾是一条地下暗河的管道,经过数十万年的地质岁月后,地壳不断抬升,江水不断浸蚀、溶蚀,造就了这罕见的水上石门奇观。

然而,就在这“天门”的悬崖峭壁半山之上,存放着若干口棺材。记者是乘船前往察看的,船经过天门时,船身距离天门崖壁约有三四十米,只能依稀看见半山崖壁上摆放着一些棺材。

存放着若干口棺材

用相机镜头将崖壁棺材拉近距离仔细查看,发现棺材数量不多,一些小灌木后面和洞穴内是不是还存放有棺木不得而知。可视范围内只有几口棺材,约有三五口,均是存放在悬崖上宽约一两米的狭窄平台上,棺材下方还垫有石块或木棒,使其存放更加稳当。

从悬棺成色上看,有的已经破旧不堪,棺材上露出多个大孔洞,有的已经现出明显的槽子,显然这些棺材已经年代久远,木材已经成为朽木。

存放着若干口棺材

再经过仔细观察,有两口棺材的后面石壁上,仿佛依稀有文字存在的痕迹,不过多数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一个貌似“之”字较为清晰。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天门洞右侧悬崖峭壁上放置的多口悬棺中,其中有一口棺材后面石壁上曾刻有几个大字,内容为“赵巧之灵位”,只是如今文字已经风化模糊不清了。

根据这句文字记载,当地人一直认为,其中一口棺材里安放的应为一位名为“赵巧”的逝者遗骸。

赵巧是何许人?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说匠人鼻祖鲁班为了让当地人不受爬山涉水艰难之苦,命徒弟赵巧和自己一起,从天门的两面同时开凿岩壁,要求三天打通岩壁让百姓能尽快走上捷径。

三天后岩壁打通,鲁班发现赵巧已经累死在工场,便将赵巧遗骸收殓于楠木棺材中,置于天门悬崖之上,供后人凭吊。

当然,赵巧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而已。那么悬崖上棺木里安放的逝者到底是谁呢?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古代僚人的岩棺或洞棺葬俗,棺材里安葬的是古代僚人。僚人即古代当地的土著居民,悬棺丧葬习俗是古僚人对自然崇拜的一种体现,被称为僚人悬棺。

据了解,古代僚人其丧葬形式有悬棺葬、岩洞葬、水葬、火葬等。据文献记载,这些悬棺距今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据《遵义府志》记载:“囤北半岩木椁,传二百年有之,今犹如新,囤南半岩有三尺道,道旁石若碑者,高丈余,广三四尺,厚二三尺,拳石承之,甚固。”

在陡峭的崖壁上放置一口口棺材,堪称悬崖奇观。然而,问题来了,这些棺材距离上方山顶数十米,距离下方水面数十米,而且除了棺材置放点有几条梯状条石外,棺材存放位置的上下左右都是绝壁,棺材是如何拿到存放位置的呢?古人为什么要将棺材放到陡峭的悬崖峭壁之上呢?

当地老人解释,把棺材放到悬崖峭壁之上,是为了避免逝者的遗体不受人为、野兽以及其他因素的侵害,让先人的魂魄得到永久安息,还能得到祖先的赐福和保佑。

然而,当时的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力并不发达,无法想象的是,在地势如此险要、施工难度非常高的悬崖上,古人是利用什么技术手段,如何将遗体和棺椁共重达几百斤的棺木,顺利放置于险峻的峭壁之上的呢?

记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了多名工程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都展开了遐想:如果将棺材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来,那棺木又通过什么手段平移到石门正中山腰的呢?如果将棺木从下方水面往上起吊到半山腰,那又是通过什么技术提升手段实现的呢?另外,如果既不是从山顶上吊下来也不是从水面起升的,那又还有其他什么高超的技术手段吗?

也有人联想到了古代的木轱辘提升技术,这在当今已经有设计制作精良的金属轱辘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简单起吊、移动物体。这种技术也就是一种定滑轮技术应用,在古代也有过使用记载。但问题又来了,轱辘的支点、绳索的固定点设置在哪里?且众多的施工人员又站在哪里展开施工的?这些都是谜。

总之,这处悬棺是如何拿上悬崖峭壁的这个问题,其奥秘要彻底揭开,还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湄江

据IP岛科普教育研究院专家周远洋考察后认为,此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质奇观、洞葬文化、古鄨文化等十分丰富,适宜开发研学、科普等户外教学项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申凌

编审 闵捷 廖波

觉得好看,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