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成为幸福村

原标题:移民新村成为幸福村
图片
图为民警走访村民,征求社会治安防范的建议。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史学德
“小靳,村里太平着呢!入冬后,大伙儿都忙着种大棚菜,想着过年时多赚点儿。”近日,在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河坝新村,几位老人争相与辛集派出所教导员靳庆和打招呼。
这几位老人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搬迁涉及南阳市淅川县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2010年9月4日,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348户居民1447人,迁至300百公里外的鲁山县辛集乡,村名改为河坝新村。
“搬迁过来10年了,我们村与邻村已有37对新人结婚,有嫁出去的、有娶回来的,已经融合到一起了。”河坝新村村支部书记王建雪感慨道,整村刚搬到鲁山时,方言、习俗与当地不同,村民们不习惯,不少村民还想着回老家,好在党的移民政策好,渐渐地村民们都安心了。
2011年春,辛集派出所民警为了帮助移民新村办理户籍手续,开展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所需所盼。为了让移民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环境,民警将收集到的意见与建议迅速上报。在辛集乡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下,移民和附近群众结成互助互惠、互帮互利的帮扶对子。
“村民刚迁移到这里时,正是三秋生产时节,很多群众难舍故土,趁着秋收之际回淅川老家。眼看着天气渐冷,分给他们的土地依然闲置着,乡党委政府组织当地村民统一帮他们种上小麦。”辛集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叶志良回忆说。
2010年9月,鲁山县委县政府将移民接到鲁山县后,从政策倾斜到生活保障,再到输血培植,最后到造血断奶,量身为移民们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科学跟踪机制。县移民局在为移民分配土地、购买牛羊牲畜的同时,还邀请技术人员教授科学养殖种植知识;辛集乡党委政府利用产业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扶持移民种植葡萄,手把手教他们培苗、嫁接、剪枝、管理等技术。
“我今年种了7棚葡萄,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路不好,价格偏低,相比往年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一,但在政府的帮助下,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亩收益能达到4000多元。”葡萄种植户李国印说,移民村已有79户村民实施葡萄种植项目,根据葡萄种植延伸特色养殖和种植的有60户,这些项目有效解决了村民就业务工问题。(赵红旗 文 图 史学德)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