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武:请近代福州名人“上台”

图片
林瑞武畅谈创作舞台剧本的故事。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文 张旭阳/摄
中国戏剧出版社日前出版发行了林瑞武的新书《闽人剧稿》,该书收录他近30年创作的8部舞台剧本。
作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剧,林瑞武长期关注近代福州名人,比如林觉民、黄乃裳、林纾、林旭等,努力挖掘主人公触动人心的故事,将他们搬上舞台。
将福州名人立在舞台上
林瑞武与戏剧结缘,是在半个世纪前。他先是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后来考入福建省艺校首届编剧大专班、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得到当时国内一批最优秀的戏曲、文学、美学等方面专家的授业解惑。
林瑞武早先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工作,参与撰写《福建地方戏剧》,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兼营剧本创作。1995年创作的话剧《哦,梨花洲》第一部大戏,写的是从闽北返城的福州兵团知青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心理与情感冲突。该剧由福州市歌舞剧院搬上舞台。
近30年林瑞武关注起近代福州人物,其中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清末民初华侨领袖黄乃裳、著名翻译家林纾、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
林瑞武说:“福州人引领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潮流。他们有理想、有血性、有情怀、有信仰,勇于为时代担当重任,是民族的脊梁。我熟悉福州风土人情和福州人的文化性格,自觉有责任把他们写出来,将他们立在舞台上。”
挖掘主人公情感故事
林瑞武在描写近代福州名人故事时,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他们的情感生活方面。
创作《别妻书》剧本时,他了解到林觉民的妻子本只想有个安宁幸福的小家庭,当她觉察到丈夫要参加广州起义,并准备为之献身时,感到惶恐不安。于是,他虚构了林觉民赴广州前带妻子游西禅寺、给妻子买新手帕、灯下看妻、江边送别等情感戏,目的是突出主人公对爱妻的深挚情感和侠骨柔肠。
林纾被公认为“译界泰斗”和近代文学大师。林瑞武研读资料时发现,林纾丧妻后,一名色艺俱佳的歌妓对他一往情深,林纾并非不动心,但最终还是拒绝了。于是,林瑞武联想到当年林纾一边翻译着《茶花女》,一边自己的生活也演绎着类似《茶花女》的故事,最终选择“枫落寒江斯人吟,凄红冷艳总伤情”的主题,有了越剧《枫落寒江》这部戏。
生动剧情让观众落泪
《别妻书》在排练场连排时,旁观的剧团家属以及采访的记者被剧情感动;《黄乃裳》在马来西亚演出时,刚好下雨,上千名福州籍华侨撑着雨伞在诗巫广场上看戏;《枫落寒江》演出时,有年轻戏迷擦拭湿润的眼眶;《银筝断》进高校,结束时全场师生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忆这些场景,林瑞武感受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也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魅力。
林瑞武选材创作时,不仅关注近代福州名人,还创作了闽剧《闽都游子》,这取自《闽都别记》中福州才子的故事;创作了越剧《尹桂芳》,写的是扎根福州的越剧表演艺术大师的人生故事……
像林瑞武这样全身心为福州人写舞台戏的剧作家并不多,他说原因很简单:“我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我熟悉和热爱家乡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