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十二年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呈持续良性循环趋势

中新社西宁12月14日电 (孙睿)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张军14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2008年青海省启动实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通过十二年的治理,目前规划建设内容已基本完成,成效显著,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图片
资料图:航拍青海湖畔。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柴达木盆地、三江源、祁连山等地区均有较大影响。
张军介绍,“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在青海湖环湖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至2015年底,流域内海晏、刚察、天峻、共和四县均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1.95万吨/日。“十三五”期间,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又先后建成了共和县倒淌河镇、黑马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改善了青海湖重点乡镇生活污水直排的突出问题。
为了实现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规范系统监测,从2016年开始,青海省官方在布哈河、沙流河、黑马河和倒淌河四个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了4个断面,每月对21项主要指标开展监测工作。从监测数据表明,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并向好。
“鉴于青海湖为咸水湖,为实现湖体水质监测,我们从2010年开始在湖心设置3个采样点,且按每年一频次开展取样监测,从历年监测结果来看,青海湖湖水中高锰酸盐指数、COD等监测指标基本稳定,监测数据年际间无明显变化。”张军说,总体而言,青海湖湖体水质保持优良。
另据官方数据统计,随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好转,环湖区域主要栖息地观测到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全年均值为2035只;鸟类种群全年累加数量为25.1万只;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增长7.9%,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约38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