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个旧改城中村 有了“乡愁博物馆”

既有社区党校,又有羊城家政中心;既有非遗传承室,又有村史馆;既有瑜伽课室,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2月12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街“猎德人家”正式揭牌运营。作为广州市旧村改造的首个示范村,回迁十年,猎德再次迎来新变化。

整合10大功能区:政务服务直达家门口

把手伸进SK-T6健康一体机,短短几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一份体检报告和健康建议,这里是猎德人家的健康小屋。

猎德人家服务的范围涵盖复建区四个区6416户,由区、街共建,占地1618平方米,是集思想教育、文化交流与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共设置宣讲堂、羊城家政室、家庭医生服务驿站、社情民意室、党建活动室、志愿服务站、村史馆、非遗传承室、康体厅、图书馆等10个完备的功能室。

近年来,猎德村采用“微改造”方式,通过猎德人家建设辐射周边,全面推进猎德的城市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整合资源,融合功能是猎德人家的最大特色。”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炽煐表示,“我们希望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健康、政务、文化等资源直达猎德村民家门口。”

猎德人家的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正打造成为“家政服务+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志愿互助+培训就业+特色服务”的“1+N”群众综合性服务载体,面向猎德社区居民和基层群众开展居家服务、母婴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转介服务等服务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猎德人家还创新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两站一中心”的融合建设。

“我们村很多老人都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办理政务事项,天河区的政务服务中心离猎德比较远,所以就申请把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到猎德人家。”李炽煐说道。

记者看到,目前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已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旁边负责指导村民使用。该平台自助办理业务涵盖了参保单位信息变更、个人社保资料变更、生育登记、残疾人证等近100项民生事项,近50项便民服务事项,全区163项事项均可在终端申办受理。

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是猎德村全面优化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实现旧村改造后的猎德建有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地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文体、养老等社区便民设施,猎德人直接享受珠江新城“十五分钟生活圈”里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服务。

寻常老物件的新生:村民“捐”出一座博物馆

旧灶台、老证件、布票、铁犁和水桶……走入猎德人家的文化站内,宛如进入了猎德村的“博物馆”,承载着老猎德人记忆的老物件被布置在展厅,墙上的文字回溯了猎德的历史。而这些物件,正是猎德村民主动捐赠出的猎德记忆。

猎德村民李次华一家人的证件,以及猎德小学学生和家长提供的旧纸币、布票等,组成猎德寻常家庭过去的生活轨迹,也代表着从农村到城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个灶台,就是根据大家记忆中的样子搭建。上面挂菜篮的挂钩,一开始是铁钩,依照村民们的意见,从铁钩改成了树杈——一点点还原猎德曾经的样子。”今年65岁的李志英是猎德村村民,踏入猎德人家,见到文化站中的老物件,他激动地表示。

游泳、粤剧,是李志英的爱好,现在的他,每周都会去猎德人家的非遗传承室,和相同爱好的村民们一起唱一段粤剧。李志英说:“从回迁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富裕了,而且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曾经的回迁房社区,逐渐改造成现代化社区。更重要的是,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家政服务,真的很幸福。”

据猎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表示,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9万元,比改造前增长了9倍,猎德村完成了从古村到新城的华丽蝶变。今后,猎德人家将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整合提升文明实践、文化、民政、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多方资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南方日报记者 郭苏莹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