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三栋“怪房子”走红 宁波镇海中学校友王灏获“中国版普利兹克”奖

在北仑,有三幢特立独行的房子——库宅、王宅和柯宅,因其特殊的设计风格和颜值,火遍网络。这三幢房子的设计师、宁波镇海中学1997届校友王灏,本月初获得首届“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青年探索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版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由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王灏应母校邀请,给镇海中学的学弟学妹们发来了寄语。王灏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也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这位建筑师。

设计风格独特的建筑师

获“中国版普利兹克建筑奖”

王灏,1997年镇海中学毕业,200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06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1年创立事务所“佚人营造”(“佚人”是对传统工匠的指称)。他是“建造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该社力图重造民居、营造书院,并倡导民居研究以及木构设计。他的代表作有:王宅、柯宅、库宅、胡宅、五号宅、宁波柯力博物馆等。

在“自然建造”的颁奖典礼上,评审委员会对王灏的评价是:“王灏的实践探索致力于传统营造文化的复兴,而又脱离了简单的怀旧和乡愁,在现代建筑的形式与传统工艺的技法之间,创造出了一种富于张力和差异性的空间体验。”

如同集装箱“叠罗汉”的库宅,位于北仑春晓通往海口社的路上,被网友称为“童话里的民房”,这是王灏为堂弟设计的民居。

极简主义的王宅,是王灏在宁波的自己的家。

王灏在家乡自建的第三栋楼柯宅,主人是他的姨夫。

佚人营造作品:前童润舍木构室内 摄影 陈颢

王灏的作品起于乡村,以大量木构件来搭建现代建筑,在国内比较少见。他对木材的运用驾轻就熟,提及缘何对木材情有独钟,他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木构是中国匠作系统存在的依据,中国的造物系统中倘若没有木头,就失去了意义。木构,作为东亚文明最重要的象征,它的背后代表了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承载的是一种造物逻辑,有别于西方的造物逻辑。”

在各种木构建筑中,王灏最心仪的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徽州呈坎村的宝纶阁,另一个则是宁波的保国寺。“当你踱步于这两个木结构空间中,这种直观感受完全不亚于你在欧洲看到的圣索菲亚教堂,或是罗马的万神庙。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它是中央建筑般的存在,但它却是入世的,除了在用料和工艺上更为讲究外,与周围的民居建筑几乎无异。”在王灏看来,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木结构做得最出色的,是中华民族。

王灏眼中的镇海中学

和镇中师生眼中的他

“在镇中的三年里,有我最美好的学生时光,我在以古为轴的泮池边有着难忘的校园回忆。”王灏说。镇海中学保留下来的古代学宫式的建制与中西合璧的建筑之美,深深地烙在这位高中三年都担任班长的学子心中。

“在紧张的学习日子里,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人生路上不仅仅做个专业的‘守望者’,而是一个砥砺奋进的‘思想者’和‘探索者’。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希望每位同学都在当今碎片化的互联网社会里,学会如何欣赏传统中国审美,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与生活品味,能够对环境与建筑艺术等大众艺术有着基本的欣赏力,一定要藐视单纯的物质追求带来的肤浅幸福。”这是王灏对在读学弟学妹的寄语。

王灏当年的班主任舒建东老师回忆,高中阶段的王灏连续三年担任班长一职,镇中优秀学子该有的品质都能在他身上找到。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来自北仑偏远乡村,入学时的起点并不是最高的,高一时也没被选入镇中历史上第一个重点班。但凭借着毅力,通过三年努力,他跻身年级前列,名至实归地被保送进心仪的大学。当年高考期间,他放弃休息,忙前忙后默默为同学服务鼓劲。作为班主任,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品学兼优的好班长。

舒老师说,王灏的特长很鲜明,他虽是理科生,却常常利用周末留校的休息时间博览群书,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功底。“他美术功底扎实,且效率很高,记得我们周三的班会课常常只有课间十分钟的准备时间,王灏只要几分钟就能把黑板整出主题班会的背景,他出众的美术基础也是他选择建筑设计专业的初衷。多年前,常常从媒体获知王灏的成就,作为班主任,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祝愿王灏在专业设计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如今在镇海任中学教师的刘文怡,是王灏的高中同窗。“毕业那年,好多同学受邀去他家做客。依稀记得那时的老宅,如今早已是网红。但这依旧未改其‘回家’的初心……高中读书时,经常在课间见到王灏与周围同学讨论问题,即便争得面红耳赤,也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