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姜你军”又来,政府该出手吗?

近期,葱姜蒜价格上涨引发社会关注。一度流行的“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等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此,有观点呼吁政府应出手予以价格干预。小宗农产品涨跌本属正常,政府调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不直接干预价格,更多为农产品均衡上市创造条件。

10月15日,村民在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半边街社区的香葱基地里种植香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罗大富摄)

我国农产品大体分三类:一是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二是蔬菜水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三是以葱姜蒜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第一类是政策支持和稳产保供的重点,价格不完全靠市场形成,市场运行相对稳定;第二类和第三类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本身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极为频繁。目前,我国对重要农产品已有很完备的价格形成机制,但对鲜活和小宗农产品的市场调控还处在起步阶段,时常遭遇被动调控、调控过度或调控缺位等尴尬。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农产品价格必然受季节、气候、周期等因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波动总体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因此,不能对农产品价格有苛刻的期待,希望其静如止水。所以,对鲜活和小宗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必然是有限的,不能一有波动就出手,否则会扭曲价格机制。当然,也要避免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重点品种和主要产区,明确调控的时机、方式、重点和目标。

11月3日,在河北省赵县韩村镇,赵县天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收获生姜。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总体看,小宗农产品的单户家庭消费量低,对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传导弱,其价格波动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异常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供应量波动,部分源于投机炒作。近年来,小宗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其相对耐储存,加之仓储条件改善,中间商采用冷库储存已成为常态。虽产地集中,但却是由散户种植,这导致投机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毕竟受制于整体供应形势,也无碍大局。

产地集中、分散种植、库存销售的特点,导致小宗农产品价格天然波动较大。

6月份至8月份是新蒜上市期,也是大蒜的休眠期,可在室温下安全储存。从9月份起,大蒜无法正常保存,蒜农必须在8月底前将全部大蒜出售给经纪人,放到储存商的冷库。因为库存量已定,9月份至来年5月份间决定蒜价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销售情况,储存商间的博弈影响了价格走势。

因此,有必要从稳定生产能力、促进均衡上市入手,建立健全小宗农产品市场运行调控制度。

明确目标,兼顾农民市民利益。市场调控的政策取向应聚焦促进市场均衡,对农产品价格不过多干预。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往往“调高”不“调低”,调控预案只在价格暴涨时启动。殊不知,价格暴跌必然影响来年的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此后的报复性上涨。可见,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和农民合理收益不可偏废。

明确方式,探索目标价格制度。蔬菜大省山东已试点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各地不妨探索小宗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将价格和补贴分离,在价格过低时补贴农民,在价格过高时补贴市民。目标价格可参照前3年集中上市期的平均收购价。在价格低时,保险机构按照合同约定,向参保农户赔付价格跌幅部分;在价格高时,政府采取发放涨价补贴等方式,减少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明确重点,做大做强专业农户。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市场预警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民“看不见、用不上”生产信息,是盲目跟风种植的根本原因。要尽快建立面向主产区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布系统,合理引导种植户和市场预期,在获取信息和储藏两方面壮大农户力量。当然,从长远看,还要靠生产条件改善、贮藏设施技术提高等,这是个长期过程。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